网上科普有关“气候要素包含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气候要素包含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表征某一特定地点和特定时段内的气候特征或状态的参量。狭义的气候要素即气象要素,如空气温度、湿度、气压、风、云、雾、日照、降水等。这些参量是目前气象台站所观测的基本项目。广义的气候要素还包括具有能量意义的参量,如太阳辐射、地表蒸发、大气稳定度、大气透明度等。气温、降水与光照对动植物的生长、分布及人类活动都有着重大影响。根据广义的气候要素可推论气候的热力条件与动力条件,加深对某一区域气候状况的理解。
大陆性气候详细资料大全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学点一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第二,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大。
天气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机可见,天气和人类息息相关。
气候不同于天气,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学点二 天气预报
(1)含义:天气预报就是对未来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先估计和预告。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降水和气温的情况。
(2)方法:以天气图为主,配合气象卫星云图、雷达等资料,以计算机为工具,通过数理统计为手段做出天气预报。
(3)作用: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及时的天气预报对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的趋利避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有极大地社会和经济效益。
学点三 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书本P46~47)
学点四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表示方法: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染指数下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
2:空气质量和污染指数之间的关系:(书本P48图例)
3: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的时候,人类活动的影响尤为重要。
4:提高空气质量的方法:人类活动产生污染物污染空气,使空气质量降低,反过来又影响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此人类应该控制生产和生活中污染物排放,并进行无害处理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对于空气污染我们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轻其危害程度的。例如,我们可以开发洁净能源,从而达到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的最终目的。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学点一 气温与生活
1:气温的观测
(1)工具:温度计
(2)表示方法:℃,读作“摄氏度”
(3)次数:一天4次(8时、14时、20时、2时)
2:气温的计算:
(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
气温影响着人们的着装、饮食、作息,同时还影响着建筑样式、人种的形成、商业活动、体育运动等。
学点二 气温的变化
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气温的日变化和日较差。
(1)以一天为周期的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二)气温的年变化与气温年较差
(1)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月平均最高气温 7月 8月 1月 2月
月平均最低气温 1月 2月 7月 8月
(2)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三)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反映一个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书本P51)
学点三 气温的分布
(一)等温线
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别。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是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同。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说明气温差别小。
(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书本P53)
(1)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因为随着纬度的升高,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照逐渐减少)。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由于海陆的物理性质不同造成的,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吸收或放出同样的热量,陆地和海洋温度不一样,因此,海陆上空大气的温度也不一样)。
(3)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三)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世界气温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四)人类活动也可以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例如,人类生活、生产排出的废气也在改变着大气的组成成分,从而导致了全球气温的变化——全球变暖。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学点一 降水与生活
(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2)降水的形式。从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都属于降水的形式,但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不同等级。
(3)降水量的测量。测量工具:通常用雨量器来测定(书本P54阅读材料)。观测时间:一般在8时、20时各观测一次。单位:毫米。
(4)降水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降水的多少影响一个地区水资源的丰缺,进而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所以我国南方降水多,多种植需水量大的农作物,如水稻等;北方地区降水少,则种植一些需水少的农作物,如小麦等。降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灾害,所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降水的多少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例如,降雪或连续大强度的降水,可能会对交通及人们出行带来不便;降水的多少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降水很少的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在屋顶上;降水的多少影响建筑风格,我国南方地区的房屋屋顶往往都是尖尖的,这是为了防止降水在屋顶积聚,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房屋则大多数是平顶房。
学点二 降水的季节变化(书本P55)
(一)降水的季节变化
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可能不同。一年内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有的地方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差异很大。所以降水的季节差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全年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的(又可以分为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和常年湿润型);另一种是全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的(又可分为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
(二)降水量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1)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时要抓住两点:
第一,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
第二,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2)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横坐标轴表示时间,应均分为12份;纵坐标轴表示降水量数值,并将各个时间的降水量用柱表示出来;绘图时要掌握好图幅和最高刻度,一般根据最高月降水量的数值来确定最大刻度值。
学点三 降水的分布(书本P56)
(一)等降水量线
在图上把年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降水量线,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状况。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书本P56活动)
(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位置)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位置)
(4)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影响)
(三)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学点一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德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任何一个地区,天气是经常变化的。
(2)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人们描述气候,一般要注意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学点二 气候的地区差异(书本P58)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陆东岸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西岸
地中海气候
寒带:寒带气候
高山:高原山地气候
学点三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和人类活动。其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见书本P59)
学点四 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书本P60)
1.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气候和着装:热带地区的人们四季穿着单衣,寒带地区的人们要穿着厚厚的衣服,温带地区的人们衣着随季节而变化。
(2)气候和饮食: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喜食辛辣和油腻的食品,生活在炎热地区的人们喜欢清淡的食物,每天都喝汤去暑。我国南方人爱吃大米,北方人中意面食。
(3)气候与健康:潮湿的热带地区人们易得风湿疾病。
(4)气候与建筑:因纽特人的房屋是用冰块搭建的,东南亚地区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或竹子,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住着窑洞。
2.气候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气候灾害
气候的异常变化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从而产生灾害。例如,“厄尔厄诺”现象造成世界上许多地区旱涝、高温、严寒等灾害,使秘鲁渔场无鱼可捕。全球变暖,导致沿海国家的土地被淹没。城市的酸雨不但毁坏了建筑物,而且还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注意书本P62活动第三题)
大陆性气候(Continental climate)通常指处于中纬度大陆腹地的气候,一般也就是指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大陆内部,海洋的影响很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内陆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草原和沙漠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自然景观。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大陆性气候 外文名 :Continental climate 特征 :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类型 :气象学术语 含义,气候特征,条件,比较,大陆度,干燥度,采暖度,亚洲气候,影响, 含义 大陆度是表示大陆性气候明显程度的一个指数。大陆性气候是地球上一种最基本的气候型。其总的特点是受大陆性影响大,受海洋性影响小。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温度很高,气压很低,非常炎热,且湿度较大。冬季受冷高压控制,温度很低,也很干燥。冬冷夏热,使气温年变化很大,在一天内也有很大的日变化,气温年、日较差都超过海洋性气候。春季气温高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在夏至或冬至后不久。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 极地的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征 大陆性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气温年较差或气温日较差很大。 在气温的年变化中,最暖月和最冷月分别出现在 7月和1月(南半球分别在 1月和 7月)。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 在日变化中,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较早,通常在13~14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拂晓前后。大陆性气候的另一重要特征是降水量少,且降水季节和地区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影响下的地区,一般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一般不到400毫米,甚至在50毫米以下。 副极地大陆性气候 条件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狭义的概念将湿润的后者除外。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248℃;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温可以达到40℃,北部接近20℃。最大年较差达62.3℃。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从南向北(北美从西向东)增加,年降水量从200mm以下到400mm左右,北部达300~600mm。自然植被由南向北从温带荒漠、温带草原,过渡到亚寒带针叶林。 比较 由于水、陆物理性质的不同,位于大陆腹地和沿海或岛屿地区的气候很不相同,前者受大陆影响大,为大陆性气候,后者受海洋影响大,为海洋性气候。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大陆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春季升温快,秋季降温也快,一般春温高于秋温;而海洋性气候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 2)大陆性气候降水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气候干燥,而海洋性气候降水多,降水量季节变化小,气候湿润。 大陆度 表示大陆影响气候程度的指标叫大陆度。虽然海、陆分布对气温、降水、湿度等多种气候要素都有影响,但以对气温的影响最大,因此大陆度多数用气温来计算,一般都与气温年较差成正比,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年较差本身就有增加的趋势,为消去纬度影响,突出海、陆影响,故设计大陆度与纬度成反比。波兰学者焦金斯基提出的大陆度公式为: K=1.7A/sin φ-20.4 式中A为气温年较差,φ为该地所在纬度,式中参数(常数)是以全世界年较差最大的西伯利亚维尔杨斯克的大陆度为100%设定的。当K>50%时为大陆性气候,K<50%时为海洋性气候。 干燥度 衡量一个地区气候湿润或干旱程度的量称为湿润度或干燥度,其计算式定义为: 湿润度 N=r/B0 干燥度 D=B0/r=1/N 式中r为该地的年降水量,B0为该地的蒸发力(即最大可能蒸发量),当某地降水量大于蒸发力时,N>1,D<1,表示该地降水量满足蒸发之外还有余,气候湿润;反之则为气候干燥。我国气候干燥度的分布如图。世界气象组织将干燥度大于10的地区定义为严重干旱或沙漠区,从图可见,我国干旱地区(D>1)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一半,严重干旱和沙漠、戈壁地区超过百万平方公里。 采暖度 采暖度日数是指室外日平均气温与采暖基准温度之差值与天数乘积之和,凡平均温度低于基准温度的均计入采暖度日数。国际上通常采用18度为基准采暖温度。空调度日数由采暖度日数的概念引申而来。 以长江中下游流域为例,冬季湿冷,夏季闷热,且气温日较差小。夏季气温高于35度的酷热天数有15-25天,最热极端温度高达44度,最热月室内平均自然室温比室外平均气温高1-2度,而且静风率高,空气湿度高达80%,高温下的高湿度使人感觉闷热,大大降低夏季的气候舒适度,从而降低空调启用的起始温度,增加制冷能耗。同时,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低于5度的天数多达60-70天以上,最冷月极端气温可低于-18度,且日照率地低,室内自然温度日平均值仅比室外高出2-3度,加之湿度高,导致这一地区虽然按照我国现行的热工设计规范不在采暖区域之内,但由于冬季阴冷潮湿,为了改善室内热舒适环境,人们纷纷自行采取多种采暖措施,如电红外线取暖器,蜂窝煤取暖炉,家用空调,等等。尽管用户自行取暖,但由于建筑本身并未按采暖建筑设计建造,或者因体形系数大或者因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差,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舒适水平,而且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它位于北纬40°至60--65°之间的内陆与大陆东岸。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长季南部约200天,北部仅50-70天。属于这一气候区的有: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大部分、阿拉斯加与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国五大湖附近。 亚洲气候 首先,亚洲的广大内陆地区和高纬地区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气候相比,具有冬冷夏热、春秋短促、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集中、大陆度高等特点。从下表可以看出,维尔霍扬斯克、雅库次克和赤塔都在亚欧大陆的东侧,而博多、特隆赫姆和比尔特三地在同纬度亚欧大陆的西侧,它们的气候类型迥然不同。前三地的共同特点是冬冷、夏暖热、气温年较差大。西伯利亚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冬季酷寒,一月平均气温低达-50℃,绝对最低温度曾达-71℃ ,成为北半球的“寒极”;七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维尔霍扬斯克绝对年较差曾高达105℃,是世界上年较差最大的地区。另外,维尔霍扬斯克、雅库次克和赤塔3~4月升温和10~11月降温的幅度都很大,且春温高于秋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三地属大陆性气候。在亚欧大陆西侧相应纬度的博多、特隆赫姆和比尔特,冬温在0℃左右,夏季凉爽,年较差仅15°~18℃,春秋月际变温不超过4°~5℃,春温低于秋温,是属于海洋性气候。 其次,亚洲全境气候要素变化极端,这也是气候大陆性的一个反映。在亚洲大陆上,有世界上最热、最冷、最湿和最干的地区。例如阿拉伯、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和巴基斯坦与非洲的撒哈拉,同为世界最热的地区,在沙乌地阿拉伯内陆绝对最高气温可达50°~55℃;这里还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沙漠广布,无流区面积广大。印度的乞拉朋齐是世界上的湿角,年平均降水量达10,935毫米。 亚洲陆地面积广大,内地距海遥远,大陆轮廓完整,又缺乏伸入内地的海湾;同时本洲又是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削弱了西风环流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根据纬度愈高和距海洋愈远气温年较差愈大的原理,亚洲广大的内陆和高纬地区的气候与其它大陆同纬地区相比,具有强烈的大陆性。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地区,地处高纬,冬季受热很少,又位于亚洲的东北部,很难受到西风暖流的影响。从环流因素上讲,冬季这里是处在强大的反气旋控制下,剧烈的冷却作用而引起低温;而这里向北倾斜的盆地和洼地地形,更有利于冷空气的集中和反气旋的发展。因此,使这里成为北半球最寒冷和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 影响 在人类聚居比较集中的主要气候类型之间相比较而言,大陆性气候的自然舒适度比较低。由于我国的大陆性特征在全球中表现得最为明显,导致我国相当大的区域包括三北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的采暖度日数或空调度日数都很高。在我国五个建筑热工气候区中除面积极小的温和地区(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外,建筑一般都有采暖或空调的要求,另有相当部分地区入夏热冬冷地区北部和寒冷地区大部分既有冬季采暖要求,又有夏季制冷降温要求。这就导致我国的建筑热工能耗(包括采暖和制冷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绝大部分,且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关于“气候要素包含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412-14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气候要素包含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气候要素包含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气候要素包含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表征某一特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