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稿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稿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月18日,华中科技大学的雷蕾教授在他的微信公众号CorpusTalk上发表了一篇微文——《学术期刊管见》,谈及CJAL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即《中国应用语言学》)严谨的审稿和用稿制度,我对此颇有同感。雷教授还预测,因为该刊已进入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 (ESCI),很有可能是国内第一本进入SSCI的语言学期刊。十年来我在CJAL发过文章,也为之审过稿件、担任过特邀主编,见证了刊物在主编们的默默耕耘下茁壮成长。我衷心祝愿CJAL早日成为SSCI期刊。
记得2011年8月第十六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the 16th AILA World Congress)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期间,CJAL举行了国际版的启动仪式(launching ceremony)。在启动仪式上我们商议围绕大会主题之一的“自主学习”选取若干篇优秀论文在CJAL集结出版。感谢主编文秋芳教授和常务副主编刘相东老师的鼎力支持,大会一结束我和另一位特邀主编Phil Benson教授就按Autonomy in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这一主题开始组稿了。
整个组稿、审稿、用稿和最后编辑(含文字编辑)过程历时一年半,需要主编、文字编辑、特邀主编、作者和同行评审专家的多方通力合作方可达成目标。
首先,我们把通过Call for Papers收到的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全部稿件递交国际同行专家盲审。目光如炬的评审们直接拒了部分稿件(即两三个外审都建议reject),同时对大部分稿件提出了严格的高标准的修改意见(结果是major revision或resubmission)。
作为特邀主编,为了保证最终发表的是高质量论文,我们一方面细读每一位作者的原稿和2~3位外审的意见,给作者提供具体而有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对一些特别有contribution的稿件,我们从外审苛刻的措辞中寻找原作的亮点,鼓励作者换一个思路和角度去拓展和修改原稿,从而提高论文的学术价值。同时,我们也弃用了部分稿件并进行第二次组稿。
接着,新收到的稿件与第一轮精修的稿件又逐一送给另一批国际同行专家进行盲审。作者按外审的意见和特邀主编的建议完成的修改稿还必须经过CJAL文字编辑的修订,修订稿最后呈主编文秋芳老师过目把关。
回想组稿、审稿、编辑和最后发表的整个过程,我觉得CJAL所遵循的程序是严谨的、公平的,既发挥了作者和外审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尊重了双方的劳动,值得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界借鉴和参考
关于“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稿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1149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稿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稿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应用语言学中稿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