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及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 “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有关气候的诗句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好评或者采纳!谢谢{右上角采纳或者正下方好评}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另外提问,多了占屏幕空间。不好答题。谢谢
3.和地理有关的诗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4.关于气候的诗词与气候、天气有关的诗句 有关气候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反映了冷风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 说明在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天气是不相同的。
也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是说我国南方和北方气候差异大,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它地方却十分寒冷。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是说我国春季普遍存在着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的情况。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是说四川巴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常常形成夜雨的天气。 7.“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8.“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
: 一是说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的道理,二是说明天山海拔高。 9.“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
说明我国春季气温多变、不稳定的特点。 1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是说玉门关位于我国的非季风区,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很难到达这里。 “春风”可理解为夏季风,我国西部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夏季风的影响小,干旱少雨。
有关天气的诗句: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与地理有关的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教胡马度阴山;
敕勒川,阴山下;
变下襄阳向洛阳;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浔阳江头夜送客;
江州司马青衫湿;
不识庐山真面目;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关山度若飞;
一片孤城万仞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有高山之巅才有此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关于地理的诗词与地理有关的古诗词
一、与地理感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 古诗词中的地名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山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平羌”即青农江,在峨眉山东北;“清溪”即清溪驿,在峨眉山附近;“渝州”指重庆。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描绘的是我国泰山自然旅游风景区。 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诗中的“阳关”指今甘肃敦煌西南。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此句诗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二)古诗词中的地理演变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春天的到来。春天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春莺和燕子等动物开始出来活动。这些迹象告诉我们季节已经演变到春季。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
此诗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它描写了天气的变化:刚才天空还是月明星稀,天外还有七八个星,但到了山前却下起了雨。 (三)古诗词中的地理景观
1、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此曲出自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曲中的“枯滕老树”和“小桥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景观的对比写照。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唐·杜甫《望岳》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杜甫《望岳》
此诗词出自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它揭示了泰山地势高。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王维《使至塞上》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内沙漠漫漫的景色。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此诗出自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它反映的是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形。 6、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月下独酌》
此诗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此诗描述的是满月。满月为农历十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东180°,升落时间为日落月出、日出月落,月亮整夜可见,形状像个玉盘。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此词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描写的是下蛾眉月(残月)。下蛾眉月是农历廿五、六的月相,此时,月亮位于太阳以西约45°,日出前出现于东南方低空,仅在黎明前2-3小时内可见,形状像“C”字形。由“晓风残月”知,早晨看到残月,即下蛾眉月。
8、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李白《蜀道难》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说明了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四)古诗词中的地理分布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此诗出自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描写了我国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由准静止锋形成。
2、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淮南子》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杜牧《过华清宫》
此组诗分别出自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及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它们都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二、与地理理性知识有关的古诗词归纳及解释 (一)古诗词中的地理特征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7.关于地理方面的诗句1“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可以指() D夏季风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关键字:温带大陆性气候) 是说由于深处内陆,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候呈极端大陆性,气温年、月较差为各气候类型之最。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冬季严寒,受高压控制,最低温达-73℃;夏季南部7月平均气温达26~27℃,最高达33℃,北部接近20℃.受到这个气候的影响,冬长无夏,故早早天气变寒而下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关键字:垂直地带性)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使自然环境及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所以山下山下花方谢,山上花始开.。
8.关于气候的古诗秋游原上
白居易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初夏游张园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寄陕州姚中丞
刘禹锡
八月天气肃,二陵风雨收。旌旗阙下来,云日关东秋。
禹迹想前事,汉台馀故丘。徘徊襟带地,左右帝王州。
留滞悲昔老,恩光荣彻侯。相思望棠树,一寄商声讴。
已凉
韩偓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地方的气候特征与哪些因素息息相关?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气温>15°,年降水>2000mm,全年高温多雨,分布于赤道附近
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750-1000,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分布在热带雨林南北两侧
热带沙漠气候:…………………,年降水<200,全年高温少雨,分布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和内部
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1500-2000,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分布仅亚州南部
亚热带季风:>0°,年降水>10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分布于南北纬30°的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年降水300-1000,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700-1000,全年温和,降水均匀,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0°,年降水500-60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
温大陆:冬季<0°,年降水<200,全年降水少,冬季温差大,分布于中纬度大陆内部
高原山地:零下20°-15°,全年低温,降水较少,海拔较高的高山高原地区
关于气候俗语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纬度位置
2.海陆位置
3.大气环流
4.地形
5.洋流。
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
1基本介绍
气候告急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 ,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概率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与人类社会有密切关系,许多国家很早就有关于气候现象的记载。中国春秋时代用圭表测日影以确定季节,秦汉时期就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完整记载。气候一词源自古希腊文,意为倾斜,指各地气候的冷暖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
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差异,以及海洋、陆、山脉、森林等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在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过程不同,使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大气候是指全球性和大区域的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极地气候、高原气候等;中气候是指较小自然区域的气候,如:森林气候、城市气候、山地气候以及湖泊气候等;小气候是指更小范围的气候,如:贴地气层和小范围特殊地形下的气候(如一个山头或一个谷地)。
2气候类型
形成简介
由于热量与水分结合状况的差异,或水分季节分配不同,或有巨大的山地、高原存在,有的同一个气候带内其内部气候仍有一定差异,可进一步划分若干气候类型。例如,大气环流条件不同,同是亚热带气候带,亚欧大陆的东岸是季风气候类型,西岸是地中海气候类型。
在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世界气候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也称赤道雨林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位于各洲的赤道两侧,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分布: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东南部的一些群岛等。这些地区位于赤道低压带,气流以上升运动为主,水汽凝结致雨的机会多,全年多雨,无干季,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最少雨月降水量也超过60毫米,且多雷阵雨;各月平均气温为25°~28℃,全年长夏,无季节变化,年较差一般小于3℃,而平均日较差可达6°~ 12℃。几处特殊分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加勒比海沿岸岛国东北部。在这种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植物可以常年生长,树种繁多,植被茂密成层。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干湿季气候(也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干季和湿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气候区的两侧,即南、北纬5°~15°左右(有的伸达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其主要特点,首先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南北移动、交替影响,一年之中干、湿季分明。当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盛行赤道海洋气团,且有辐合上升气流,形成湿季,潮湿多雨,遍地生长着稠密的高草和灌木,并杂有稀疏的乔木,即稀树草原景观。当受信风影响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形成干季,土壤干裂,草丛枯黄,树木落叶。与赤道多雨气候相比,一年至少有1~2个月的干季。其次是全年气温都较高,具有低纬度高温的特色,最冷月平均温度在16°~18℃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干季之后、雨季之前,因此,本区气候一般年分干、热、雨三个季节。气温年较差稍大于赤道多雨气候区。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热带荒漠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干燥。它分布于热带干湿季气候区以外,大致在南、北纬15°~30°之间,以非洲北部、西南亚和澳大利亚中西部分布最广。热带干旱气候区常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控制下,盛行热带大陆气团,气流下沉,所以炎热、干燥成了这种气候的主要特征;气温高,有世界“热极”之称。降水极少,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且变率很大,甚至多年无雨,加以日照强烈,蒸发旺盛,更加剧了气候的干燥性。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热带干旱气候区的外缘,其主要特征:一是有一短暂的雨季,年降水量可增至500毫米;二是向高纬一侧的气温不如向低纬一侧的高。
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以及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的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此外,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地带也有分布。这里全年气温皆高,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8℃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这是由于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在一些迎风海岸,因地形作用,夏季降水甚至超过赤道多雨气候区。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本区热带季风发达,有明显的干湿季,即在北半球冬吹东北风,形成干季;夏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温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即少雨)。出现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这里冬季温暖,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22℃,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1,500毫米,夏季较多,但无明显干季。同温带季风气候相比,季节变化基本相似,只是冬温较高,年降水量增多.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的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位于副热带纬度的大陆西岸,约在纬度30°~40°之间,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国加里福尼亚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亚的南端。它是处在热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之间的过渡地带。这些地区受气压带季节位移影响显著,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全年雨量适中,年降水量在300~1,0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冬季。
亚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包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以及南美的格栏查科等地。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涵养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鼓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度类型。这里的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亚热带草原气候
特点基本与热带草原气候相同,但分布在亚热带。
温带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又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000~3,000毫米以上。这种气候在西欧最为典型,分布面积最大,在南、北美大陆西岸相应的纬度地带以及大洋洲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稀少。分布在北纬35°~55°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西经100°以东)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这种气候在气温、降水的变化上同温带季风气候有些类似,但风向和风力的季节变化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明显。冬季由于气旋活动影响,降水稍多;夏季有对流雨,但夏雨集中程度不像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也很大。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阔叶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西欧、东亚和北美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热月平均温度13—23℃,最冷月平均温度约-6℃。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也称温带森林气候。
温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也称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北美大陆的腹地以及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和潘帕斯等地。亚洲和北美的此类气候区距海遥远,深入内陆,四周又有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终年盛行温带大陆气团,于是形成了冬冷夏热、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一般而言,干旱气候的年平均降水量为250mm以下,半干旱气候则为250~500mm。南美的此类气候区地处西风带的大陆东岸,是西风带的雨影区域,且西岸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风过山以后下沉,绝热增温,干燥少雨,加上沿岸又有寒流经过,空气稳定,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气候又称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1) 温带大陆腹地沙漠地区的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年平均降水量200~300mm ,有的地方甚至多年无雨。夏季炎热,白昼最高气温可达50℃或以上;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气温年较差较大,日较差也较大。云量少,相对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自然景观多为荒漠,自然植物只有少量的沙生植物。中亚和中国塔里木盆地属沙漠气候。
(2)温带半干旱气候在干旱气候的外围,夏季温度比温带干旱气候低,降雨量也比温带干旱气候大。
关于气候的俗语
1、好天狂风不过日,雨天狂风时间长。
2、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3、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4、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5、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6、天上鲤鱼斑,明日晒谷不用翻。
7、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8、雷公岩岩叫,大雨毛快到。
9、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并断泉;秋起东风不相及,冬起东风雪边天。
10、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
11、急风行雨暴。
12、细雨没久晴,大雨无久落。
13、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14、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15、顶风上云,不雨就阴。
16、老云结了驾,不阴也要下。
17、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18、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19、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20、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21、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22、早阴阴,晚阴晴,半夜阴天不到明。
23、头发响,风一场。
24、东虹日头西虹雨。
25、天乌地黑无风发,大水落得阔。
26、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27、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28、天早云下山,饭后天大晴。
29、早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30、东闪空,西闪雨,
31、天上扫帚云,三天雨降淋。
32、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
33、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34、南风刮到底,北风来还礼。
35、南风不过三,过三不雨就阴天。
36、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7、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38、朝怕南云涨,晚怕北云堆。
39、雷声绕圈转,有雨不久远。
40、天有城堡云,地上雷雨临。
关于“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154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地理或气候的诗句(有关天气与气候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