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科学家小故事一年级2分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家小故事一年级2分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牛顿:
那是在假期里,牛顿常常来到母亲的家中,在花园里小坐片刻。有一次,象以往屡次发生的那样,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一个苹果的偶然落地,却是人类思想史的一个转折点,它使那个坐在花园里的人的头脑开了窍,引起他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切物体都受到差不多总是朝向地心的吸引呢?牛顿思索着。终于,他发现了对人类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万有引力。
概括:牛顿在树下看书,一个苹果落地,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
爱迪生: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医生说:“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医生说:“孩子你是用你的智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概括:爱迪生把蜡烛端到镜子后,使一生顺利做完手术。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早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苦读六年,取得了地质学硕士学位。他的老师鲍尔敦教授劝他留下深造,获得博士学位后再回国。李四光谢绝了老师的好意,他回答说:“不,我想把我学到的知识,尽快贡献给我的祖国。”1920年回国工作,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后来,一度出国,在国外仍坚持地质学的研究工作。到1950年,他放弃国外优厚条件,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际,毅然从英国绕道回国,作为新中国的地质部长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概括:李四光虽在英国取得卓越成果,但坚持回国,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卓越功勋。
科学家的小故事精选汇总
关于科学家的故事你看多多少呢?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阅!
:拉曼好奇心
拉曼是印度的物理学家,是著名的光散射问题专家。
1921年,拉曼出席了在牛津召开的英国大学会议,在会上他作了精彩的科研报告,备受人们的欢迎。
在取道地中海回国的途中,拉曼偶然听到一对母子的对话,促成了他科学研究的新转折。
轮船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人了一碧万顷的地中海。蔚蓝色的海面风平浪静,拉曼信步来到甲板眺塱海面,旁边一位年轻的母亲领着一个岁的小男孩,正在谈话。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
“地中海。”
“为什么叫地中海?”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
显然,这个小男孩是聪明好学的,他引起了拉曼的注意。
“妈妈,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碧蓝的海水成了小男孩疑问的物件。年轻的母亲一时语塞,只好向拉曼投去求援的目光。拉曼蹲下身来,亲切地牵着小男孩的手,说:“小朋友,海水之所以呈现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蓝色。”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了这一解释。它出自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勋爵, 这位以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大科学家,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推断,海水的蓝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但不知为什么,在告别了那一对母子之后,拉曼总对自己的解释心存疑惑, 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那种到所有的“已知”中去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不禁为之一震!
拉曼一回到研究室,就开始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呈现蓝色的课题。他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进行研究,观察光线穿过海水时的散射现象。通过大量的实验,他发现,在光散射实验中,散射光中有新的不同波长成分,它和散射物质的结构密切相关。1922年,拉曼发表论文,用细致的分析证明了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显出颜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相同。此后,他和助手又在其他液体、固体和气体中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散射效应。
拉曼发现的光散射效应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为全世界的科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了纪念拉曼,人们把这种光散射效应称为“拉曼效应”。
1930年,拉曼因发现光散射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诚实的科学家
林格尔是一位诚实的科学家!公元1726年,德国出版了一部古生物专著《维尔茨堡化石石版图集》,轰动一时。但是,这部著作给作者贝林格尔带来的并不是名利和荣誉,而是伤心和破产的悲剧。
贝林格尔1667-1740是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这位哲学和医学专家是一个“化石迷”,他不仅收购各种化石,还亲自到各地去采集,化石是生物进化史的忠实记录,研究化石在当时是非常时髦的学问。 可是,贝林格尔对化石的爱好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他的两位同事——一个是图书馆馆长,一个是地理学教授就存心捉弄他。他们经过一番策划之后,便把雕刻有昆虫、青蛙、鸟类、怪兽等各种图形以及古代希伯来文字的假化石,雇人埋藏在城郊的采石场里并把讯息透露给贝林格尔,引诱他去采集。
这位地质常识十分缺乏而又非常相信“化石是上帝创造出来的”的教授到了采石场,当他发现那些丰富多样的“化石”时,欣喜若狂。他先后采集了两千多块化石标本,并花费了数年的工夫,从中整理出两百多种化石石版,于1726年秋天出版了上面所说的那部轰动一时的著作。
后来,他在继续采集化石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块“化石”上刻着自己的名字,他感到奇怪:“真不可思议,我还没有死呢,怎么会有化石?”他越想越觉得蹊跷,便立即重新检查了过去的研究成果,经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和思考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他辛辛苦苦采集来的化石不是真的,多年的心血白费了,他非常伤心。
这位诚实的科学家在愤懑之余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让假化石流传,他下决心要收回并烧毁那部轰动科坛的著作,贝林格尔为此耗费了数年的时间和精力且濒于破产,最后,他终于在穷困潦倒中默默地告别了人世。
为了纪念这位诚实的科学家,维尔茨堡大学的同事们特意将他安葬在维尔茨堡城郊的采石场,还为他立了一块墓碑,墓碑上刻着:“贝林格尔是一位诚实的科学家!”据说,在这位科学家逝世36年后,收藏他那部著作的人改换书名重新出版了那部著作,做起了欺世盗名的罪恶勾当。
:玻尔的兴趣
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在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大的发现。在这些发现中,最杰出的两项成果是相对论和最子力学。量子力学的创立者是玻尔。
玻尔是丹麦人,父亲是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家庭条件非常优越。玻尔的父亲有三个很好的朋友:一个是物理学家,一个是哲学家,另个是语言学家。他们四个人常常在周五的晚上聚在一起,谈论物理、哲学、文学等很多领域的问题。每当他们谈论的时候,小玻尔都会坐在边上,静静地倾听。时间长了,他逐渐能够理解父亲和朋友们谈话的内容,偶尔玻尔也会插上几句,使得那个物理学家很惊讶。他发现小玻尔对于物理学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在对物理学现象及原理的理解上很有天分。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小玻尔开始萌生了要成为物理学家的理想。
刚上小学时,一次父亲带他和弟弟去教堂里玩,他们登上教堂的塔顶,父亲发现玻尔一直盯着上面的大钟看,于是问玻尔:“你对钟感兴趣吗?”
“嗯,爸爸,我想去看看钟的结构,可以吗?”玻尔问。
“去吧,小心点!”父亲叮嘱道。然而,急于四处游玩的弟弟有些不高兴了:“钟有什么看头,一点儿学问都没有。”
“所有的东西都有学问,你要相信这一点。”父亲及时纠正了儿产的偏见。一会儿后,玻尔回来了,他确实获得了知识:他发现钟上的指标转动是因为后面的齿轮相互齧合转动造成的。玻尔很兴奋地告诉父亲他的发现,玻尔不仅努力认识不知道的事物,更亲自动手来获得知识。他很喜欢自己修理东西,家里需要修理的东西,他都会拿去自己试试。
有一次,玻尔自行车的飞轮坏了,他自己动手修理:他把轮子卸下来,换掉坏的飞轮,然而在安装新的飞轮时,却总安不合适,轮胎不知怎么回事总是歪的。
玻尔拆下、装上试了好几次,还是不成功,但玻尔没有气馁,还是继续摸索,继续尝试。然而,从旁边经过的母亲见了,已经有些心疼儿子,想叫修理工来解决问题,却被父亲阻止了,父亲说:“让孩子自己干吧,相信他会修好的, 而当他自己动手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那种喜悦是令他难忘的。”
果然,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小玻尔在数次尝试之后,终于将车子修好了。他很高兴,而且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自信。
就是这样,玻尔越来越显示出他特有的智慧。19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哥本哈根大学,攻读理论物理。不久留学英国,师从著名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在那里,他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原子结构理论,并且大胆提出电子跃迁的能级假设。玻尔的研究—经公布,就轰动了整个科学界,192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玻尔终于实现了小时候就定下的理想。
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客观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的人士。他们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思想。为了捍卫真理、传播科学,许多科学家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科学家的小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科学家的小故事1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着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着《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着。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科学家的小故事2
陈嘉庚
爱国华侨陈嘉庚,17岁漂洋过海出外经商,惨淡经营,终成南洋巨富。1919年秋,富贵而归乡的陈嘉庚决心在家乡兴办学校,先后办起了小学、中学、师范。对于英国人的刁难,他坚定地表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他变卖家产,坚持要把学校办下去。
对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行为,陈嘉庚给予积极支持。他曾筹款20多万元,帮助光复福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尽可能多地为抗战提供财力和物力的帮助。从1937年到1940年,陈先生为抗日募捐的总数达30亿元之巨。在个人生活方面,他从来不轻易乱花钱,自奉俭约,素食布衣。临终时,他把遗产300多万元全部献给了国家。几十年来,陈嘉庚以实际行动表达了一位华侨的拳拳爱国之心。
科学家的小故事3
贝尔的故事
电话的发明者叫贝尔。他原是苏格兰人,生于1847年。24岁时移居美国,不久加入美国籍。1873年他已是波士顿大学语言生理学的教授。一次,他企图经过一根电报线来同时传递几个信息。他的设想得到了妻子梅布尔.哈伯德与岳父的支持。梅布尔是聋子,以前是贝尔的学生。她父亲较富有,为女婿的科学试验慷慨解囊,供给必要的经济支持。
贝尔的不少朋友却期望他钻研电报术。但发明家不以为然。他心里唯一惦记的事,就是要完成传递人声的工作。他先试制成“谐和电报”——在一根导线上连接由带电芦苇组成的两个竖琴模样的集合。每根芦苇在导线的那一头都有同频率的对应者。贝尔把两个“竖琴”挂在磁性薄膜上。这薄膜是模仿人耳的一种装置。
有一天,贝尔的助手托马斯.沃森摆弄夹住了的芦苇,而贝尔却从导线上听到了邻室传来的拨动的弦音。他记下了事实,从而导致进一步试验。试验过程中,贝尔遇到不少困难。但他是个虚心好学的人,因而在向别人求教时,得到过一些著名科学家的指导与帮忙,其中有著名的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约瑟夫.亨利、爱迪生等。
1876年3月10日,贝尔经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在实验室里的沃森助手听到召唤,像发疯一样,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他一路大叫着:“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
这样,人类有了最初的电话,揭开了一页崭新的交往史。1877年,第一份用电话发出的新闻电讯稿被发送到波士顿《世界报》,标志着电话为公众所采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正式成立。
科学家的小故事4
生物学家童第周怒斥皮诺
着名学者童第周在国外 留学 时,与他同住的俄国人皮诺挑衅地说:“童先生,真辛苦呀,我一见到你,就想到了你的国家,东亚病夫……”童第周拍案而起:“不许你侮辱我的祖国!你能够代表你的国家,我就代表我的国家,从明天起,看我们谁先取得学位!”皮诺哑口无言。4年之后,童第周取得了博士学位,受到了欧洲生物界的赞扬,他为自我争了那口气,也为祖国争了光。
科学家的小故事5
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声雷响,雨点就倾泻下来了。
只见老者大声喊道:“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爸爸,快看!”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他高兴地喊道:“天电引来了!”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象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富兰克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一下子风靡一时,传到英国、法国、德国、传遍欧洲和美洲。
科学家的小故事6
英国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哥哥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科学家的小故事7
达尔文小的时候,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妈妈说:“泥土是个宝,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牛羊,我们才有奶喝,才有肉吃;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妈妈,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小狗是狗妈妈生的,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我是妈妈生的,妈妈是姥姥生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孩子,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一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头脑还在思考.
科学家的小故事2020最新相关 文章 :
★ 科学小故事2020最新
★ 科学故事2020精选5篇
★ 关于科学家的故事2020汇集
★ 科学家的故事2020汇总
★ 数学家的小故事2020最新
★ 名人小故事2020最新
★ 名人小故事2020最新
★ 名人小故事2020汇集
★ 安徒生童话故事2020最新
关于“科学家小故事一年级2分钟”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170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科学家小故事一年级2分钟》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科学家小故事一年级2分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科学家小故事一年级2分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