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人说饮茶时,茶的品质不是最重要的。泡茶人的心情,同饮人的心境,是决定茶道高低的根本。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课的心得文章,一起来看看。
茶道课的心得文章1古心茶道课后有感
常言: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言:今夜有书今夜阅。阅读茶艺先生大美推荐的《品茶图鉴》,忽然记起要写课后感想,脑海里浮现善壮和大美在美好生活馆门口送别的身影,现在才觉知原来茶艺课已经结束了。因为不清楚还有哪支古琴曲与茶有关,我听着《酒狂》,写?茶道?课后心得体会。
为什么来学茶艺?
因为朋友丁丁引领我体会陶瓷和香薰的文人闲情逸致,我才略知道这个世界里有一些人以茶会友,召集茶席雅集;有的通过茶参禅悟道,有的坚持做一个传统的茶人。现代工业化的浪潮里,还有许多人炒作茶叶犹如股票。在这样的背景中,我想初步认识茶与人的世界。
从技能方面,我想考个证,或者有一天在有关国际文化交流的工作里用得上。前几年,我在日本大阪附近短期学习交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实践,当地民间组织就安排我们欣赏了茶道。那时候,与日本翻译分享有关宋茶和建盏的皮毛认知,我感受到那位翻译对中国文化的敬意。我有回归传统的愿望,在行茶仪式里,与各色人等分享传统的茶道,大有无声胜有声的妙趣。
学到了什么?
听课的时候,我觉得很惬意,听得兴致盎然,感受到一个茶人的心态和气质。对照之下,大美老师每次都讲了3、4小时的内容,包括茶的产地、茶的历史、茶的化学成分、茶的分类、日本茶道、品鉴茶质、4种行茶法。这些知识在四次课里,固然属蜻蜓点水,略泛一圈涟漪。
作为一个学生课后功夫,我主要把握几点:
1)阅读《品茶图鉴》,
2)观想行茶仪式的点点滴滴,
3)锻炼腕力,
4)三五人凑一起喝喝不同的茶,模拟品鉴,从眼耳鼻舌意身去品鉴:
(1)茶叶、茶汤、器皿色、
(2)水沸声、沐霖瓯杯的声音
(3)水之味、茶之味、
(4)茶器特性
(5)茶叶、茶汤、茶底、杯底气味
(6)口腔与喉咙的各种味道、
(7)身体其他部位的反应。
茶道课的心得文章2关于茶艺培训学习的个人心得
因为个人对茶的喜爱,我报名学习了茶艺。
在7天的学习过程中,我对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无论是茶的历史文化、茶的分类、喝茶的器具以及泡茶的方法,都是我之前所没有了解过的。7天的学习即将结束,虽然当前我只是浅浅地学习了一些入门知识,但浓厚的茶兴趣已被激发,我只迫不及待想要继更深入的学习茶,让自己融入茶的美妙世界。
茶艺培训学习开设这样关于茶的培训课程,不仅仅为我们学员教授了茶文化,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在当代社会,能有机会以茶会友,是很风雅的一件事,大家有缘坐在一起学茶、品茶、赏茶、鉴茶,就好似古代文人骚客一般,喝茶谈笑,很令人享受,十分惬意。
源于对?茶?的喜爱,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终于将学习茶道的小梦想付诸于行了。
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任何一例皆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茶艺亦如此。初级班给了一把打开?茶道?这只潘朵拉神盒的钥匙,将原来饮茶的习惯及爱好的浅浮和模糊,引向明了,开启更多愉悦之情。
短短几日的茶艺课程,接触到浅略的中国茶文化理论,学习到绿茶泡法、生活泡法、红茶泡法、闵式冲泡四款茶艺表演。因为原本对茶的喜爱,浅阅过茶艺相关的书籍,学习中对茶艺的阅读便有了更多的渴求与热情。在老师授课时,我们也渴望老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有时因为课时的原因,未能更为详尽,我想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茶艺学习,对我来说,才是刚刚开始。
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一节茶艺课的感想
泡茶时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心态,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只要用心去体会,便会收获很多。
茶艺并不只是简单的泡茶、品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对所有茶具的尊敬,也反映出了生活中的为人之道: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我相信每一个茶具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学会尊重它,理解它。上天赋予了世间万物生命与灵性,若给予它们尊重和理解,那么它们也会给予你一样的回应。你爱戴生命,生命也会回馈你。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倒茶要倒七分满是茶道的基本,也是告诉我们做人要学会保留和谦虚,保留一份接纳别人对你批评和建议的空间,对人或事。这能让我们时刻拥有一颗包容的心,也能让人感觉到我们平和、与人为善的态度。
茶道有四个境界:清、和、敬、寂。
?清?指的是泡茶的环境清净、幽雅,各种茶具的干净、整洁,会让人觉得舒服;
?和?指的是泡茶和品茶的人都心平气和,气氛也和谐融洽;
?敬?主要表现在对别人的尊敬,对茶具的尊敬,例如我们常常在泡茶之后洗壶,就是对茶壶的尊敬;
?寂?是茶道里最高的境界,它体现的是一个人泡茶的心境淡定、从容,是否可以忍受寂寞。人就像茶一样,越泡越有味道,越泡越出其精华,耐人寻味。做人也应当像茶一样,当还没有被摘采的时候,要经得起风吹雨打;当被摘采下来之后,还要修剪加工;当被人品尝的时候,要经得起评价和回味。
?
怎么去除英文下边的红色波纹线,在百度搜索的时候也会出现,只要是有英文的地方自动出现红色的波浪线
千家
编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简介
千家(せんけ)是以千利休为流祖的茶道流派之家。
概要
据说取千利休的祖父田中千阿弥(新田里见系田中氏之一族)之名,改为千姓。但是,此说初出自‘千利休由绪书’的著者江岑宗左(利休之曾孙),利休在命的时代未见可证明的史料,所以无确证性。
利休死后,本家的堺千家由长男千道安继承,道安没后断绝?
从利休的养子、女婿千少庵之子、千宗旦的系统分出三千家(表千家?裏千家?武者小路千家)。此三家存续至现在。
中文名
千利休
外文名
千 利休/せん
家纹
独乐
本 名
田中与四郎
目录
1 利休
死罪的原因 利休七哲2 千家茶器分类
一期:唐物茶碗 二期:高丽茶碗 三期:和物茶碗 茶碗开壶方法3 茶道名器
乙御前釜 大井户加贺 绍鸥茄子 松屋肩冲 一重切园城寺 曜变稻叶天目 松花 国司茄子 富士茄子 大讲堂釜 三好粉吹 相似茄子 上杉瓢箪 三日月叶 九十九发茄子 平蜘蛛釜 青磁千鸟 黑乐大黑 松岛 珠光小茄子 青磁砧大内筒 赤乐早船 四十石 楢柴肩冲 新田肩冲 初花肩冲 灰被虹天目 桥立 朝仓文琳 达磨堂釜 云鹤匹田筒 迟樱肩冲 尺八 三岛桶 打云大海 芦屋真型釜 鱼屋饭柜高丽 稻叶瓢箪 货狄利休
编辑
千利休(日本语:千 利休/せん の りきゅう[sup]Sen no Rikyu[/sup],生于1522年,卒于1591年4月21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著名的茶道宗师,人称茶圣。本名田中与四郎,家纹是“独乐”。时人把他与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合称为“天下三宗匠”。
概要
千利休的父亲田中与兵卫在和泉国的堺经营鱼铺商家,名称为“鱼屋(ととや)”,出身于平民阶层的富裕家庭。幼名叫与四郎(与四郎),法名则为宗易(そうえき)、抛筌斋(ほうせんさい)。他从小就爱好茶道,17岁拜北向道陈为师,不久向武野绍鸥学习寂茶。1540年19岁时父亲与兵卫过世,同年改名为宗易,号抛筌斋。广为世人熟知的利休之名,乃因1585年丰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向正亲町天皇献茶,并准备于此时就任关白、太政大臣以及受天皇御赐“丰臣”之姓氏。因此天皇赐给“利休”之法名,在此之前,他对外一直用千宗易的本名。
他因擅长茶汤成为织田信长的茶头。信长死后,他转而侍奉丰臣秀吉。1587年起他独自举办北野大茶会等,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而一时间权势大振,但在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敕令切腹自杀,原因不明,通说是因为大德寺三门上的木像。切腹时遗留辞世之句为:
人生七十 力囲希咄 吾这宝剣 祖佛共杀 提る我得具足の一太刀 今此时ぞ天に抛
意为“人世七十,力图命拙,吾这宝剑,祖佛共杀,提我得具足的一大刀,今在此时才扔给上苍”。
死罪的原因
利休触怒秀吉,造成死罪的原因,通说是“大德寺三门(金毛阁)改修之际的增上慢,在楼门的二阶设置自身的木像,让秀吉从下方通过”,但是也有以下各种说法,原因仍不明。另外,也有秀吉只命令蛰居,无意判处死罪,但是利休完全不做解释、谢罪,更加怒触怒秀吉,所以被命令切腹之说。
低价茶器类以高额卖出,有中饱私囊(卖僧行为)之嫌。擅自携出天皇陵之石,用作手水钵、庭石等。和秀吉在茶道的看法上对立。秀吉希望纳利休女儿为妾,但是利休以“不希望被认为是靠女儿出世”而拒绝,秀吉因此事怀恨。秀吉企图独占交易,利休想保护堺的权益,因此被厌恶。被卷入丰臣秀长死后丰臣政权内的政治斗争。[1]
利休七哲
是千利休七位著名弟子的合称,出自江岑宗左(逢源斎)所著的江岑夏书。
细川忠兴(三斋)古田重然(织部)芝山宗纲(监物)高山重友(右近/南坊)牧村利贞(兵部)蒲生氏乡濑田正忠(扫部)之后出现加上织田长益(有乐斋)、千道安、荒木村重(道薰)并称十哲的说法,另有除去千道安 改列前田利长、有马丰氏或金森长近的说法。
千家茶器分类
编辑
《东洋见闻录》记载
茶碗是茶道的灵魂,是最重要的茶道具,也是第一的茶道具,同时也是种类最为丰富的茶道具。日本的茶碗并没有中国的碗的种类那么多和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基本发展出三期的趋势,即从中国进口的唐物茶碗,从朝鲜进口的高丽茶碗,日本本国生产的和物茶碗。其中,高丽茶碗的种类最多。茶道入门即是从“识器”开始,然后才是“修身”,“静心”,所以虽然日本茶道讲究禅寂,但是对于器物的要求和分别,却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日本人认为,茶之美,必须是通过器物展现出来的。日本茶碗的基本种类。一共有三期,二十多种,近100个小类
一期:唐物茶碗
唐物是指从中国进口的东西的总称,包括唐物茶碗,唐物茶入,唐物茶壶,唐物花入等等。其中最为值钱的是唐物茶入,然后才是唐物茶碗。
中国向日本出口瓷器,要追溯到唐代,所以叫做“唐物”,当时是以赠送和私人携带的方式,把大量中国的瓷器带回日本,不过唐代的瓷器技术其实还不是很高明。宋代大量瓷器出口到日本,这个时候,唐物茶碗和中国茶道在日本流行开来,这是唐物茶碗的鼎盛时期。德川幕府成立以后,日本茶道发生了重大转型,这个时候,高丽茶碗替代了唐物茶碗的地位,直到今天,唐物茶碗的观赏和艺术价值都超过了使用价值,但是日本茶道讲究的主要是使用价值。其实中国各种各样的瓷器,都出口到日本过,但是出口瓷器并非精品,和清宫旧藏的差距非常大,但是日本人还是非常珍惜。
唐物茶碗主要有:
1 天目茶碗,其中包括禾目天目(兔毫建盏),油滴天目(鹧鸪建盏),曜变天目(异毫盏),俗称建州三天目。还有木叶天目,玳皮天目,龟鳖天目,俗称吉州三天目。油滴天目中还有磁州天目。除此之外,还有黄天目和灰披天目。这些都是唐物天目。
2 青磁茶碗,即我们的“青瓷茶碗”,有一般的青磁和珠光青瓷(劣化发黄的青瓷)两个大类
3 染付茶碗,就是我们的”青花瓷“
4 赤绘茶碗,也就是我们的”五彩瓷“
5 安南茶碗,越南北方原来的安南国生产的茶碗,但是也算在唐物中。
天目茶碗:天目茶碗本来是指日本僧人带回的黑色茶碗,日本的僧人多在天目山修行,从那里带回了茶碗,主要是当时福建建州窑生产的一种叫做建盏的茶碗。后来,日本人把所有的黑釉碗都叫做天目茶碗,所以天目茶碗并不特指建盏。
禾目天目:禾目天目,中国人叫做兔毫建盏,是建州窑的主要产品,由于极厚的挂釉在烧造的时候产生了流动,所以产生了一条一条的图案,这也是“窑变”的一种。是宋代非常常见的一种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古玩市场上都有大量的存世。其中,毫色泛绿为佳,而泛蓝则为极品。但是禾目天目由于数量太多,所以并没有特别有名的藏品。
油滴天目:油滴天目有两种,一种是建州油滴,在中国叫做鹧鸪盏,因为花纹像鹧鸪鸟的羽毛。还有一种叫磁州油滴,在中国叫做雨点釉,两种碗一种是南方瓷,一种是北方瓷,风格迥然不同。油滴天目是建州
窑另外一种施釉方式而成的碗,但是成功率非常低,所以传到日本就非常珍贵了。油滴天目因为釉银色,看上去就像油挂在上面而得名,又以滴中带蓝为上佳。
曜变天目:曜变天目是油滴天目偶然而成的珍品,在全世界,被认定为曜变的只有3只(据说曾经有5个除了已经认定的3个还有两个。一个是竹猫神社藏但未曾公开展出。另外一个是本能寺之变时和织田信长一起焚毁)。堪称是谜一般的茶碗。曜变茶碗可能是由于油滴中空气爆裂却没有伤及碗面而成的,所以油滴附近有异常耀眼的蓝色。曜变茶碗在古代中国被认为不好看,所以中国大陆发现了一些被砸碎的曜变瓷片。但是北宋时代,曾经有一些被进贡到朝廷,被称为“异毫盏”因为皇家认为有靡靡之音的感觉最后被打碎丢弃并禁止进宫。
以上三种,都是来自于福建的建州窑,所以又叫做建州三天目。是日本茶碗中,最为高级的品种。
木叶天目:木叶天目又叫做树叶盏,是宋代江西吉州窑的有名作品。吉州窑在烧之前,用一种特殊的贴花技术,把树叶,剪纸等贴在碗面,然后上釉烧造,这样就会出现奇特的花纹。在喝茶的时候,就好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水面上,很有意思。木叶天目一般都是大口径的斗笠盏,是江西吉州窑非常普遍的一种产品。
鳖甲天目:在《大正名器鉴》一书出版前,日本人并不区分玳皮天目和鳖甲天目。鳖甲天目和玳皮天目的外观迥然不同,在中国,两种碗一直区别,玳皮天目叫做贴花盏,而鳖甲天目叫做虎皮盏。其实主要的区别还是在碗内表面。鳖甲天目是宋代吉州窑的名品,用类似建窑的挂釉方式形成很有意思的类似老虎皮的花纹。器形和木叶天目一样,大多是大口径盏。
玳皮天目(玳玻天目 玳瑁天目):玳皮天目是吉州窑最为精美的茶碗,在日本,有一件玳皮天目被评定为国宝。玳皮天目的上釉方式和鳖甲相似,但是内部都使用贴花的技术,图案一般都是吉祥的动物,文字,其中以龙凤,生肖,花草,最为众多。而窑变形成的和钧窑相似的**花纹,表现出了非常细腻的质感,堪称是唐物中最为华丽的茶碗。以上三种,都是来自于江西的吉州窑,所以又叫做吉州三天目。比起建州三天目,吉州三天目的名气要略微逊色。
黄天目:黄天目和灰披天目的外观非常相似,都是南宋时代和元代南方烧造的**建盏。其烧造的方式和传统的宋代建窑有了很大的区别。是在釉料中加入草木灰形成特殊曜变的茶碗,能够造就星云一般的效果。在中国,黄天目茶碗很容易和北方的劣化青瓷混淆,并且认为是比较低档的茶具。但是黄天目在日本茶道的转型期被重视,其普通的外观,受到日本茶人的一致好评。
灰披天目(灰被天目):灰披天目的时间跨度要比黄天目大,最早是指一批建窑的失败品,即挂黑釉失败,或者忘记挂黑釉的建盏,所以盏面没有出现黑色,而全部是内层的黄釉,看上去就好像覆盖了一层灰一样而得名。元时代,建窑没落后,这种黄釉碗因为技术的没落而大量出现,并且少量出口到了日本。和黄天目一样,并不起眼的颜色,没有花纹,甚至是非常古朴的颜色,大大激起了日本人的美感体验,因为日本人非常偏爱灰披天目茶碗。
青磁茶碗:青磁,即中国的青瓷,在日本是极端高级的茶具,往往被当作观赏器,而不是使用器。日本的青瓷,基本上都是南方龙泉窑的作品,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明代,主要以粉青和豆青为主。古代,并没有五大窑的碗流传到日本,而且五大窑的器物中,并没有日本常见的茶碗这种器形。
青瓷平茶碗:天目茶碗的特征是胎后,碗高,并且碗口有明显的束口,这种束口的碗,后来直接叫做天目型,或者京型。而青瓷中,大多是撇口的开放造型,这种茶碗被叫做平茶碗。青瓷茶碗中,平茶碗比较多。在中国,青瓷一般不被用作茶器,因为青瓷的颜色和茶汤冲突了。日本也是一样,日本的青瓷茶碗大多是观赏。比如这只以前介绍过的青瓷马蝗绊,就因为好看,所以被足利义政氏修补而产生了新的美。在茶道具中,青瓷茶碗的评价不高,但是在观赏器中,则拥有远远高于其他茶具的艺术价值。
珠光青瓷:珠光青瓷中国认为是一种劣化青瓷,是烧造温度不够而达不到绿色的一种**的茶碗。但是这种碗是一种中国同安窑的特殊茶碗,是一种故意造成青瓷劣化的技法。虽然茶碗是**但是也的确属于青瓷的一种。
染付茶碗:染付茶碗,也就是指中国人的青花瓷。青花瓷对于中国人来说,本来也是和西域大有关系的,因为中国古代没有这种深蓝色的染料,通过西域的传来,中国才有了这种颜色的瓷器。而这种瓷器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洁白如雪的陶土,也是只有在江西景德镇的高龄山才能找到的,也就是高龄土。明代时,青花在中国开始流行,一部分传到了日本,但是纯白和深色调,是中国丧葬的颜色,也是日本传统丧葬的颜色。
安南茶碗:安南是古代越南北部的一个邦,也就是古越南,这个地方时而被中国吞并,时而成为中国的属国,所以这里的瓷器,在日本也被划入唐物。而越南也是当时少数掌握瓷器烧造的国家,技术来自于中国。安南茶碗的种类很多,有彩瓷,但是以比较粗糙的青花为主。而且安南茶碗的器形往往比较小,德川幕府柳营御物就有一件非常珍贵的彩绘安南茶碗。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受到武士的钟爱。而安南茶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经常出现蜻蜓的图案,直到今天,越南的瓷器仍然大多有蜻蜓。高丽云鹤,安南蜻蜓,一南一北两种情趣,常常被茶人津津乐道。
赤绘茶碗:所谓赤绘茶碗,就是我们中国的五彩瓷和斗彩瓷,是明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瓷器表现形式。是把绘画艺术和瓷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日本人则称为赤绘。赤绘在茶道中不被重视,甚至并不是当作茶碗使用的。但是作为观赏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以至于后来日本人的伊万里瓷器,就是模仿中国的斗彩,最后不论品质工艺都远远超过景德镇是的中国失去了传统欧洲市场,以致在民国以前说china就是指日本产瓷器而不是中国瓷器。
二期:高丽茶碗
当时世界上,中国是瓷器技术最为高超的国家,其他国家,甚至是日本,都没有烧造陶瓷的技术。但是当时中国的属国,朝鲜和安南,都得到了一定的技术。
唐物茶碗在日本流行了大约500年以后,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传统茶道的一个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禅寂的“和,静,清,寂”取代了足利幕府时代的“华,美,空”的美学趋向,从此唐物茶碗开始衰弱,而在这个转型期,高丽茶碗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多,唐物茶碗虽然有很多小类,但是总体来说,其实只有天目和青瓷两个大类,造型基本只有两个,一个是束口型,一个是撇口型。但是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繁多,有些甚至根本不是碗,而被日本人拿来当成了碗。高丽茶碗对于日本本土茶碗的发展,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引导,因为日本的瓷器烧造技术就是来自于朝鲜,所以日本的本土茶瓷,带有强烈的朝鲜风格。
高丽茶碗本身又根据时代的不同分为三期:
前期:1 云鹤茶碗 前期只有这一种,是14-15世纪烧造的茶碗
中期:2 三岛茶碗:包括礼宾三岛,古三岛,三岛桶
3 刷毛目茶碗:表面刷白釉的碗
4 粉引茶碗:乳白色釉的碗
5 井户茶碗:茶人评价最高的茶碗,有大井户,古井户(小井户),青井户(青瓷井户)三个大类。还有小贯入,井户脇两个小类,一共5种。
6 吴器茶碗:本来是朝鲜了贡器
7 割高台茶碗(又直接叫作高丽):高台被割了一刀或两刀的碗
8 熊川茶碗:比较平的茶碗
9 坚手茶碗:又有本手坚手,雨漏坚手,和手三个大类。
后期:10 荞麦茶碗:荞麦色的陶土碗
11 柿之蒂茶碗:和荞麦茶碗差不多的更加粗糙的陶土碗
12 鱼屋茶碗:像鱼肚子的茶碗
13 金海茶碗:有复杂花纹的茶碗
14 伊罗保茶碗:其中有古伊罗保和黄伊罗保(肌沙伊罗保)两个大类
15 御本茶碗:融合了唐物风格的平茶碗和筒茶碗。
从介绍就可以看到,高丽茶碗的种类要比唐物多很多。
云鹤茶碗:云鹤纹是朝鲜早期瓷器常用的花纹,云鹤也是高丽瓷器的象征。早期的高丽茶碗几乎都是这种青瓷鹤茶碗,飞鹤造型的茶碗叫作狂言夸茶碗。造型非常类似于杯子,而不是碗。后期的御本茶碗也大量采用了云鹤的花纹。
三岛茶碗:三岛茶碗是一种咖啡色的装饰碗,特点是把碗分割成几个部分,绘以白色的花纹。
古三岛茶碗(雕三岛):高丽茶碗和中国茶碗一样,区分得主要方面是装饰花纹,而不是器形。但是高丽
茶碗的器形多变,是非常有意思的。古三岛茶碗采用的是一种高撇口的造型,这个造型非常独特,是唐物茶碗不具备的。简单朴素的刻花,加上除了白色以外的部分几乎全部都是陶土的胎,因此三岛并不能算是完全的瓷器,而是陶瓷结合的碗。但是这种古朴实日本人所欣赏的。
三岛桶茶碗:这是一种平底茶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茶碗,因为日本乐烧就是采用了这种桶造型,而后来,桶茶碗干脆直接被叫成了乐茶碗。但是后来又有所分类,直径大于高为乐,直径小于高为桶。和古三岛一样,三岛桶也多以白色装饰,只是器形不同。
礼宾三岛茶碗:使用平茶碗撇口造型的一种大型的三岛茶碗,本来是朝鲜祭祀用的果盆,但是在日本被当成了大型茶碗使用。
刷毛目茶碗:刷毛目茶碗有刷毛目和无地刷毛目两种,区别在于,刷毛目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即在陶碗上,直接刷上一层釉,作为装饰花纹,而露出的“地”其实都是陶土,并没有釉,这种叫做无地刷毛目,而先上一层黄釉,再刷白釉的,叫做有地刷毛目,或者直接叫作刷毛目。这种茶碗是朝鲜在釉料紧缺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是朝鲜特有的牛奶一样质感的乳白色釉,还是给碗一种强烈的温厚的感觉。后来刷毛目主要成为了煎茶碗。
粉引茶碗:粉引是朝鲜一种比较特殊的白釉,这种釉色表现出非常温厚的感觉,犹如粉末一般细腻,这种釉刷在碗上的装饰叫做刷毛目,而全部用在碗上,就叫做粉引。刷毛目和粉引其实都是属于三岛系的,因为三岛的白釉也是这种釉。这种温柔的感觉是中国白釉不具备的。而且粉引还会表现出一种粉红色,虽然里面往往夹杂很多杂质,但是其美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并且成为日本后来模仿的对象之一。
井户茶碗:井户茶碗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市井人家用的碗。这本来是朝鲜的传统青瓷,也是朝鲜人的饭碗。后来被引入日本。这种碗的口径偏大,有两个特征,一个是琵琶色,还有一个是梅花皮高台。日本茶道转型时期,井户茶碗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茶碗,被认为是群碗之王。拥有极高的评价。
大井户茶碗口径在14CM到15CM之间,表面有着犹如肌肤一样的贯入纹路,底座上包裹着梅花皮,拥有竹节一般的碗身,琵琶一般柔和的颜色。大井户茶碗,受到了茶圣千利休的格外偏爱,战国时代,大井户茶碗超过了唐物天目,成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大井户茶碗是朝鲜的常用饭碗,因为朝鲜人的制作技术有限,所以导致釉面出现了很多开裂,让茶渍渗透进了贯入中,结果却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美感。而且高丽独特的陶土,让大井户的贯入非常非常密集,犹如人手的皮肤。而高台的梅花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看上去非常简陋,简直就是一个破烂,但是这种自然的亲近感和浑然的感觉,却恰好是人工难以达到的,是朝鲜人无为而为之的。大井户就等同于日本茶道美学的精神,是日本茶道中最重要的一种茶碗。
青井户茶碗:同样拥有竹节高台,但是青井户的造型强调一种倒梯形的美感。青井户茶碗是一种青瓷,颜色主要是**,但是和大小井户不同的主要是它的造型。没有回收的碗的“腰”,只有笔直展开的撇口,就好像人的正直。同时也拥有梅花皮,更小的体积,表现出了一种正直的傲骨。所以青井户其实是一种平茶碗。
古井户茶碗(小井户):小井户和大井户的口径一样,也在14-15CM左右,但是高度却只有大井户的一半,因此是一种平茶碗。日本的茶碗其实讲究高碗和平碗的搭配,因为大井户和小井户往往是成对出现的。但是和青井户不同,小井户的碗身有明显鼓出的腰,外形饱满,是平茶碗中造型最为规整的一种。
吴器茶碗:拥有流畅造型,并且底部不露胎,全封闭上釉,极其高的连体高台,是吴器的特点。吴器茶碗本来是朝鲜的一种贡具,是一种带双耳的香炉,日本人把两耳拔掉,变成了茶碗,属于高台茶碗中的一种。吴器有红叶,锥,两个样式,是比较稀有。
割高台茶碗:割高台和吴器一样,也是朝鲜用于祭祀的贡具,本来也是有双耳的,也被日本人拔掉了。但是不同的是,割高台如其名字,把高台给割掉了,这是当时日本人故意改造的。因为日本当时有很多人信奉天主教,因此故意把高台割成十字,代表十字架,割高台代表了一种东西方美感的冲突和融合。即保留了高丽茶碗古朴的特征,又融入了对新信仰的解释。
熊川茶碗:熊川茶碗来自朝鲜釜山港,是一种造型独特的茶碗。在平茶碗和乐茶碗的造型之间,有着比小井户更加饱满的腰,并且笔直的口,非常接近乐茶碗。可以说是乐茶碗的圆形。同时口径12厘米左右,是一种小型的高丽茶碗。但是其外形和乐茶碗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体现饱满美学的代表。根据装饰不同,还有鬼熊川。
坚手茶碗:坚手茶碗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有井户形,也有桐形,还有不规则形。坚手的特点是超级厚的釉,坚手和粉引茶碗非常相似,但是坚手和粉引属于两种不同的装饰方式,坚手的釉非常厚,甚至达到了天目茶碗的厚度。
柿之蒂茶碗:柿之蒂是一种陶土碗,表面有非常稀疏的釉装饰。颜色表现中褐色,犹如柿子的秸秆。在外形上,柿之蒂在碗身上有一个明显的角度,是其最大的特点。
鱼屋(斗斗屋)茶碗:鱼屋本来是界港渔业装卸的市原家的店名,特供阴阳师用与竹猫神社茶道用,所以这家店又叫做斗斗屋,也叫做鱼屋茶碗。鱼屋茶碗可以当作一种标准,所以里面也包含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茶碗。但是鱼屋茶碗的特点是碗都像鱼的形状。
金海茶碗:金海茶碗是后期高丽茶碗中比较特别的。因为在釜山附近的金海制作而得名。在形状上,金海茶碗拥有各种器形,但是有一个总特点,就是碗口在制造的时候被故意捏成了不规则的形状,看上去杂乱无章,成为了其最大的特点。
伊罗保茶碗:伊罗保茶碗是后期高丽茶碗中最为特殊和最为重要的茶碗,充分表现了自然中沙子的质感,是其他茶碗所不具备的,而其独特的**,也成为日本茶道文化转型的一个标志。
肌沙伊罗保茶碗(古伊罗保茶碗):肌沙伊罗保是日本入侵朝鲜前大量出现的**茶碗,表面有褐色的犹如碎石的釉,釉质粗中带细,表现出一种沙石融合之美,由于其沙质的细腻犹如肌肤,因此得名肌沙。由于胎比较薄,所以造型反而更加坚挺和规整,是后期高丽茶碗的代表中的代表。
伊罗保片身替茶碗: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装饰,即一半是肌沙装饰,一般是刷毛目装饰,底胎都是**釉,在转动的时候,好像变成了另一只碗一样。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茶碗。
御本茶碗:在朝鲜名叫倭馆的地方专门烧制的茶碗,是德川幕府成立以后,也就是战国时代之后最后一种
高丽茶碗,从此之后,日本进入了和物茶碗的时代。御本茶碗是专供柳营的,一共有7种,又叫做御本七作,正好代表当时高丽茶碗7个主要的造型。
御本鹤立茶碗:御本鹤立茶碗是模仿远古朝鲜云鹤茶碗的一种刻花茶碗,在制作的时胎体上刻出一个鹤的图案在上釉烧造,连续烧2次的精细的作品。这种碗结合了高丽茶碗的各种技法,粉引,刻画,贯入,刻画,割高台,是对高丽茶碗的最终总结性的作品。传世量很小。
在介绍和物茶碗(也就是日本制造的茶碗)之前,首先要告诉大家,日本人究竟是怎么掌握瓷器烧造技术的。因为日本人到了战国后期,仍然没有瓷器的烧造技术。相传,日本最早烧造瓷器的人,叫做长次郎,是战国末期生活在京都的一名窑工,长次郎受到千利休的资助,专门烧造茶碗,同时因为利休受宠,而得到了在京都权力者的中心,聚乐第,烧造瓷器的机会。因为长次郎的窑口在聚乐第(用中国的话来说,其实就是一口官窑),所以叫做乐烧,他烧造的碗,就叫做乐茶碗。这也是最初的和物茶碗。但是乐烧的产量很低,失败率很高。但是很快日本人得到了一个契机,丰臣秀吉侵略朝鲜,并且把朝鲜所有的窑工都带到日本,这才有了日本的陶瓷技术。这也是为什么高丽茶碗对和物茶碗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的原因。而被称为日本瓷器之父的人,就是这个叫做李勺光的窑工。李勺光被带到日本以后,加入长州毛利家,并且在萩市找到了适合烧造瓷器的土和釉的原料,开辟了第一个民间窑口,也就是萩烧。同时,带到日本的陶瓷工根据李勺光的经验,分别在找到了适合烧造瓷器的陶土以及釉原料,在短短30年间,日本能够烧造瓷器的窑口就多达30多个,覆盖了全国。如果不是李勺光的贡献,那么日本本土瓷器恐怕还要延后很久。
茶碗的分类
那是微软自带的拼写检查,有红线说明单词拼写有错,只要改正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专有名词,比如人名拼写就不用管它;
另外,OFFICE是美国的,如果是英式英语也要带红线,如确认拼写正确,也不用管它。
《东洋见闻录》
茶碗是茶道的灵魂,是最重要的茶道具,也是第一的茶道具,同时也是种类最为丰富的茶道具。日本的茶碗并没有中国的碗的种类那么多和丰富,随着历史的发展,基本发展出三期的趋势,即从中国进口的唐物茶碗,从朝鲜进口的高丽茶碗,日本本国生产的和物茶碗。其中,高丽茶碗的种类最多。茶道入门即是从“识器”开始,然后才是“修身”,“静心”,所以虽然日本茶道讲究禅寂,但是对于器物的要求和分别,却是非常严格的。因为日本人认为,茶之美,必须是通过器物展现出来的。日本茶碗的基本种类。一共有3期,20多种,近100个小类。
唐物茶碗
唐物是指从中国进口的东西的总称,包括唐物茶碗,唐物茶入,唐物茶壶,唐物花入等等。其中最为值钱的是唐物茶入,然后才是唐物茶碗。
中国向日本出口瓷器,要追溯到唐代,所以叫做“唐物”,当时是以赠送和私人携带的方式,把大量中国的瓷器带回日本,不过唐代的瓷器技术其实还不是很高明。宋代大量瓷器出口到日本,这个时候,唐物茶碗和中国茶道在日本流行开来,这是唐物茶碗的鼎盛时期。德川幕府成立以后,日本茶道发生了重大转型,这个时候,高丽茶碗替代了唐物茶碗的地位,直到今天,唐物茶碗的观赏和艺术价值都超过了使用价值,但是日本茶道讲究的主要是使用价值。其实中国各种各样的瓷器,都出口到日本过,但是出口瓷器并非精品,和清宫旧藏的差距非常大,但是日本人还是非常珍惜。
唐物茶碗主要有:
1 天目茶碗,其中包括禾目天目(兔毫建盏),油滴天目(鹧鸪建盏),曜变天目(异毫盏),俗称建州三天目。还有木叶天目,玳皮天目,龟鳖天目,俗称吉州三天目。油滴天目中还有磁州天目。除此之外,还有黄天目和灰披天目。这些都是唐物天目。
2 青磁茶碗,即我们的“青瓷茶碗”,有一般的青磁和珠光青瓷(劣化发黄的青瓷)两个大类。
3 染付茶碗,就是我们的“青花瓷”。
4 赤绘茶碗,也就是我们的“五彩瓷”。
5 安南茶碗,越南北方原来的安南国生产的茶碗,但是也算在唐物中。
天目茶碗:天目茶碗本来是指日本僧人带回的黑色茶碗,日本的僧人多在天目山修行,从那里带回了茶碗,主要是当时福建建州窑生产的一种叫做建盏的茶碗。后来,日本人把所有的黑釉碗都叫做天目茶碗,所以天目茶碗并不特指建盏。
禾目天目:禾目天目,中国人叫做兔毫建盏,是建州窑的主要产品,由于极厚的挂釉在烧造的时候产生了流动,所以产生了一条一条的图案,这也是“窑变”的一种。是宋代非常常见的一种碗,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古玩市场上都有大量的存世。其中,毫色泛绿为佳,而泛蓝则为极品。但是禾目天目由于数量太多,所以并没有特别有名的藏品。
油滴天目:油滴天目有两种,一种是建州油滴,在中国叫做鹧鸪盏,因为花纹像鹧鸪鸟的羽毛。还有一种叫磁州油滴,在中国叫做雨点釉,两种碗一种是南方瓷,一种是北方瓷,风格迥然不同。油滴天目是建州窑另外一种施釉方式而成的碗,但是成功率非常低,所以传到日本就非常珍贵了。油滴天目因为釉银色,看上去就像油挂在上面而得名,又以滴中带蓝为上佳。
曜变天目:曜变天目是油滴天目偶然而成的珍品,在全世界,被认定为曜变的只有3只(据说曾经有5个除了已经认定的3个还有两个。一个是竹猫神社藏但未曾公开展出。另外一个是本能寺之变时和织田信长一起焚毁)。堪称是谜一般的茶碗。曜变茶碗可能是由于油滴中空气爆裂却没有伤及碗面而成的,所以油滴附近有异常耀眼的蓝色。曜变茶碗在古代中国被认为不好看,所以中国大陆发现了一些被砸碎的曜变瓷片。但是北宋时代,曾经有一些被进贡到朝廷,被称为“异毫盏”因为皇家认为有靡靡之音的感觉最后被打碎丢弃并禁止进宫。
以上三种,都是来自于福建的建州窑,所以又叫做建州三天目。是日本茶碗中,最为高级的品种。
木叶天目:木叶天目又叫做树叶盏,是宋代江西吉州窑的有名作品。吉州窑在烧之前,用一种特殊的贴花技术,把树叶,剪纸等贴在碗面,然后上釉烧造,这样就会出现奇特的花纹。在喝茶的时候,就好像一片树叶漂浮在水面上,很有意思。木叶天目一般都是大口径的斗笠盏,是江西吉州窑非常普遍的一种产品。
鳖甲天目:在《大正名器鉴》一书出版前,日本人并不区分玳皮天目和鳖甲天目。鳖甲天目和玳皮天目的外观迥然不同,在中国,两种碗一直区别,玳皮天目叫做贴花盏,而鳖甲天目叫做虎皮盏。其实主要的区别还是在碗内表面。鳖甲天目是宋代吉州窑的名品,用类似建窑的挂釉方式形成很有意思的类似老虎皮的花纹。器形和木叶天目一样,大多是大口径盏。
玳皮天目(玳玻天目 玳瑁天目):玳皮天目是吉州窑最为精美的茶碗,在日本,有一件玳皮天目被评定为国宝。玳皮天目的上釉方式和鳖甲相似,但是内部都使用贴花的技术,图案一般都是吉祥的动物,文字,其中以龙凤,生肖,花草,最为众多。而窑变形成的和钧窑相似的**花纹,表现出了非常细腻的质感,堪称是唐物中最为华丽的茶碗。以上三种,都是来自于江西的吉州窑,所以又叫做吉州三天目。比起建州三天目,吉州三天目的名气要略微逊色。
黄天目:黄天目和灰披天目的外观非常相似,都是南宋时代和元代南方烧造的**建盏。其烧造的方式和传统的宋代建窑有了很大的区别。是在釉料中加入草木灰形成特殊曜变的茶碗,能够造就星云一般的效果。在中国,黄天目茶碗很容易和北方的劣化青瓷混淆,并且认为是比较低档的茶具。但是黄天目在日本茶道的转型期被重视,其普通的外观,受到日本茶人的一致好评。
灰披天目(灰被天目):灰披天目的时间跨度要比黄天目大,最早是指一批建窑的失败品,即挂黑釉失败,或者忘记挂黑釉的建盏,所以盏面没有出现黑色,而全部是内层的黄釉,看上去就好像覆盖了一层灰一样而得名。元时代,建窑没落后,这种黄釉碗因为技术的没落而大量出现,并且少量出口到了日本。和黄天目一样,并不起眼的颜色,没有花纹,甚至是非常古朴的颜色,大大激起了日本人的美感体验,因为日本人非常偏爱灰披天目茶碗。
青磁茶碗:青磁,即中国的青瓷,在日本是极端高级的茶具,往往被当作观赏器,而不是使用器。日本的青瓷,基本上都是南方龙泉窑的作品,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明代,主要以粉青和豆青为主。古代,并没有五大窑的碗流传到日本,而且五大窑的器物中,并没有日本常见的茶碗这种器形。
青瓷平茶碗:天目茶碗的特征是胎后,碗高,并且碗口有明显的束口,这种束口的碗,后来直接叫做天目型,或者京型。而青瓷中,大多是撇口的开放造型,这种茶碗被叫做平茶碗。青瓷茶碗中,平茶碗比较多。在中国,青瓷一般不被用作茶器,因为青瓷的颜色和茶汤冲突了。日本也是一样,日本的青瓷茶碗大多是观赏。比如这只以前介绍过的青瓷马蝗绊,就因为好看,所以被足利义政氏修补而产生了新的美。在茶道具中,青瓷茶碗的评价不高,但是在观赏器中,则拥有远远高于其他茶具的艺术价值。
珠光青瓷:珠光青瓷中国认为是一种劣化青瓷,是烧造温度不够而达不到绿色的一种**的茶碗。但是这种碗是一种中国同安窑的特殊茶碗,是一种故意造成青瓷劣化的技法。虽然茶碗是**但是也的确属于青瓷的一种。
染付茶碗:染付茶碗,也就是指中国人的青花瓷。青花瓷对于中国人来说,本来也是和西域大有关系的,因为中国古代没有这种深蓝色的染料,通过西域的传来,中国才有了这种颜色的瓷器。而这种瓷器的另外一个关键,就是洁白如雪的陶土,也是只有在江西景德镇的高龄山才能找到的,也就是高龄土。明代时,青花在中国开始流行,一部分传到了日本,但是纯白和深色调,是中国丧葬的颜色,也是日本传统丧葬的颜色。
安南茶碗:安南是古代越南北部的一个邦,也就是古越南,这个地方时而被中国吞并,时而成为中国的属国,所以这里的瓷器,在日本也被划入唐物。而越南也是当时少数掌握瓷器烧造的国家,技术来自于中国。安南茶碗的种类很多,有彩瓷,但是以比较粗糙的青花为主。而且安南茶碗的器形往往比较小,德川幕府柳营御物就有一件非常珍贵的彩绘安南茶碗。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受到武士的钟爱。而安南茶碗还有一个很大的特征就是经常出现蜻蜓的图案,直到今天,越南的瓷器仍然大多有蜻蜓。高丽云鹤,安南蜻蜓,一南一北两种情趣,常常被茶人津津乐道。
赤绘茶碗:所谓赤绘茶碗,就是我们中国的五彩瓷和斗彩瓷,是明代以后兴起的一种新兴的瓷器表现形式。是把绘画艺术和瓷器结合起来的一种尝试。日本人则称为赤绘。赤绘在茶道中不被重视,甚至并不是当作茶碗使用的。但是作为观赏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以至于后来日本人的伊万里瓷器,就是模仿中国的斗彩,最后不论品质工艺都远远超过景德镇是的中国失去了传统欧洲市场,以致在民国以前说china就是指日本产瓷器而不是中国瓷器。
高丽茶碗
当时世界上,中国是瓷器技术最为高超的国家,其他国家,甚至是日本,都没有烧造陶瓷的技术。但是当时中国的属国,朝鲜和安南,都得到了一定的技术。
唐物茶碗在日本流行了大约500年以后,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日本战国时代是日本传统茶道的一个大转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禅寂的“和,静,清,寂”取代了足利幕府时代的“华,美,空”的美学趋向,从此唐物茶碗开始衰弱,而在这个转型期,高丽茶碗走上了历史的舞台。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多,唐物茶碗虽然有很多小类,但是总体来说,其实只有天目和青瓷两个大类,造型基本只有两个,一个是束口型,一个是撇口型。但是高丽茶碗的种类非常繁多,有些甚至根本不是碗,而被日本人拿来当成了碗。高丽茶碗对于日本本土茶碗的发展,有着非常非常重要的引导,因为日本的瓷器烧造技术就是来自于朝鲜,所以日本的本土茶瓷,带有强烈的朝鲜风格。
高丽茶碗本身又根据时代的不同分为三期:
前期:1 云鹤茶碗 前期只有这一种,是14-15世纪烧造的茶碗
中期:2 三岛茶碗:包括礼宾三岛,古三岛,三岛桶
3 刷毛目茶碗:表面刷白釉的碗
4 粉引茶碗:乳白色釉的碗
5 井户茶碗:茶人评价最高的茶碗,有大井户,古井户(小井户),青井户(青瓷井户)三个大类。还有小贯入,井户脇两个小类,一共5种。
6 吴器茶碗:本来是朝鲜了贡器
7 割高台茶碗(又直接叫作高丽):高台被割了一刀或两刀的碗
8 熊川茶碗:比较平的茶碗
9 坚手茶碗:又有本手坚手,雨漏坚手,和手三个大类。
后期:10 荞麦茶碗:荞麦色的陶土碗
11 柿之蒂茶碗:和荞麦茶碗差不多的更加粗糙的陶土碗
12 鱼屋茶碗:像鱼肚子的茶碗
13 金海茶碗:有复杂花纹的茶碗
14 伊罗保茶碗:其中有古伊罗保和黄伊罗保(肌沙伊罗保)两个大类
15 御本茶碗:融合了唐物风格的平茶碗和筒茶碗。
从介绍就可以看到,高丽茶碗的种类要比唐物多很多。
云鹤茶碗:云鹤纹是朝鲜早期瓷器常用的花纹,云鹤也是高丽瓷器的象征。早期的高丽茶碗几乎都是这种青瓷鹤茶碗,飞鹤造型的茶碗叫作狂言夸茶碗。造型非常类似于杯子,而不是碗。后期的御本茶碗也大量采用了云鹤的花纹。
三岛茶碗:三岛茶碗是一种咖啡色的装饰碗,特点是把碗分割成几个部分,绘以白色的花纹。
古三岛茶碗(雕三岛):高丽茶碗和中国茶碗一样,区分得主要方面是装饰花纹,而不是器形。但是高丽
茶碗的器形多变,是非常有意思的。古三岛茶碗采用的是一种高撇口的造型,这个造型非常独特,是唐物茶碗不具备的。简单朴素的刻花,加上除了白色以外的部分几乎全部都是陶土的胎,因此三岛并不能算是完全的瓷器,而是陶瓷结合的碗。但是这种古朴实日本人所欣赏的。
三岛桶茶碗:这是一种平底茶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茶碗,因为日本乐烧就是采用了这种桶造型,而后来,桶茶碗干脆直接被叫成了乐茶碗。但是后来又有所分类,直径大于高为乐,直径小于高为桶。和古三岛一样,三岛桶也多以白色装饰,只是器形不同。
礼宾三岛茶碗:使用平茶碗撇口造型的一种大型的三岛茶碗,本来是朝鲜祭祀用的果盆,但是在日本被当成了大型茶碗使用。
刷毛目茶碗:刷毛目茶碗有刷毛目和无地刷毛目两种,区别在于,刷毛目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即在陶碗上,直接刷上一层釉,作为装饰花纹,而露出的“地”其实都是陶土,并没有釉,这种叫做无地刷毛目,而先上一层黄釉,再刷白釉的,叫做有地刷毛目,或者直接叫作刷毛目。这种茶碗是朝鲜在釉料紧缺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但是朝鲜特有的牛奶一样质感的乳白色釉,还是给碗一种强烈的温厚的感觉。后来刷毛目主要成为了煎茶碗。
粉引茶碗:粉引是朝鲜一种比较特殊的白釉,这种釉色表现出非常温厚的感觉,犹如粉末一般细腻,这种釉刷在碗上的装饰叫做刷毛目,而全部用在碗上,就叫做粉引。刷毛目和粉引其实都是属于三岛系的,因为三岛的白釉也是这种釉。这种温柔的感觉是中国白釉不具备的。而且粉引还会表现出一种粉红色,虽然里面往往夹杂很多杂质,但是其美感还是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并且成为日本后来模仿的对象之一。
井户茶碗:井户茶碗如果翻译成中文,就是市井人家用的碗。这本来是朝鲜的传统青瓷,也是朝鲜人的饭碗。后来被引入日本。这种碗的口径偏大,有两个特征,一个是琵琶色,还有一个是梅花皮高台。日本茶道转型时期,井户茶碗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茶碗,被认为是群碗之王。拥有极高的评价。
大井户茶碗口径在14CM到15CM之间,表面有着犹如肌肤一样的贯入纹路,底座上包裹着梅花皮,拥有竹节一般的碗身,琵琶一般柔和的颜色。大井户茶碗,受到了茶圣千利休的格外偏爱,战国时代,大井户茶碗超过了唐物天目,成为了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大井户茶碗是朝鲜的常用饭碗,因为朝鲜人的制作技术有限,所以导致釉面出现了很多开裂,让茶渍渗透进了贯入中,结果却形成了非常独特的美感。而且高丽独特的陶土,让大井户的贯入非常非常密集,犹如人手的皮肤。而高台的梅花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虽然看上去非常简陋,简直就是一个破烂,但是这种自然的亲近感和浑然的感觉,却恰好是人工难以达到的,是朝鲜人无为而为之的。大井户就等同于日本茶道美学的精神,是日本茶道中最重要的一种茶碗。
青井户茶碗:同样拥有竹节高台,但是青井户的造型强调一种倒梯形的美感。青井户茶碗是一种青瓷,颜色主要是**,但是和大小井户不同的主要是它的造型。没有回收的碗的“腰”,只有笔直展开的撇口,就好像人的正直。同时也拥有梅花皮,更小的体积,表现出了一种正直的傲骨。所以青井户其实是一种平茶碗。
古井户茶碗(小井户):小井户和大井户的口径一样,也在14-15CM左右,但是高度却只有大井户的一半,因此是一种平茶碗。日本的茶碗其实讲究高碗和平碗的搭配,因为大井户和小井户往往是成对出现的。但是和青井户不同,小井户的碗身有明显鼓出的腰,外形饱满,是平茶碗中造型最为规整的一种。
吴器茶碗:拥有流畅造型,并且底部不露胎,全封闭上釉,极其高的连体高台,是吴器的特点。吴器茶碗本来是朝鲜的一种贡具,是一种带双耳的香炉,日本人把两耳拔掉,变成了茶碗,属于高台茶碗中的一种。吴器有红叶,锥,两个样式,是比较稀有。
割高台茶碗:割高台和吴器一样,也是朝鲜用于祭祀的贡具,本来也是有双耳的,也被日本人拔掉了。但是不同的是,割高台如其名字,把高台给割掉了,这是当时日本人故意改造的。因为日本当时有很多人信奉天主教,因此故意把高台割成十字,代表十字架,割高台代表了一种东西方美感的冲突和融合。即保留了高丽茶碗古朴的特征,又融入了对新信仰的解释。
熊川茶碗:熊川茶碗来自朝鲜釜山港,是一种造型独特的茶碗。在平茶碗和乐茶碗的造型之间,有着比小井户更加饱满的腰,并且笔直的口,非常接近乐茶碗。可以说是乐茶碗的圆形。同时口径12厘米左右,是一种小型的高丽茶碗。但是其外形和乐茶碗又有着明显的不同,是体现饱满美学的代表。根据装饰不同,还有鬼熊川。
坚手茶碗:坚手茶碗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有井户形,也有桐形,还有不规则形。坚手的特点是超级厚的釉,坚手和粉引茶碗非常相似,但是坚手和粉引属于两种不同的装饰方式,坚手的釉非常厚,甚至达到了天目茶碗的厚度。
柿之蒂茶碗:柿之蒂是一种陶土碗,表面有非常稀疏的釉装饰。颜色表现中褐色,犹如柿子的秸秆。在外形上,柿之蒂在碗身上有一个明显的角度,是其最大的特点。
鱼屋(斗斗屋)茶碗:鱼屋本来是界港渔业装卸的市原家的店名,特供阴阳师用与竹猫神社茶道用,所以这家店又叫做斗斗屋,也叫做鱼屋茶碗。鱼屋茶碗可以当作一种标准,所以里面也包含了其他各种各样的茶碗。但是鱼屋茶碗的特点是碗都像鱼的形状。
金海茶碗:金海茶碗是后期高丽茶碗中比较特别的。因为在釜山附近的金海制作而得名。在形状上,金海茶碗拥有各种器形,但是有一个总特点,就是碗口在制造的时候被故意捏成了不规则的形状,看上去杂乱无章,成为了其最大的特点。
伊罗保茶碗:伊罗保茶碗是后期高丽茶碗中最为特殊和最为重要的茶碗,充分表现了自然中沙子的质感,是其他茶碗所不具备的,而其独特的**,也成为日本茶道文化转型的一个标志。
肌沙伊罗保茶碗(古伊罗保茶碗):肌沙伊罗保是日本入侵朝鲜前大量出现的**茶碗,表面有褐色的犹如碎石的釉,釉质粗中带细,表现出一种沙石融合之美,由于其沙质的细腻犹如肌肤,因此得名肌沙。由于胎比较薄,所以造型反而更加坚挺和规整,是后期高丽茶碗的代表中的代表。
伊罗保片身替茶碗: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装饰,即一半是肌沙装饰,一般是刷毛目装饰,底胎都是**釉,在转动的时候,好像变成了另一只碗一样。是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茶碗。
御本茶碗:在朝鲜名叫倭馆的地方专门烧制的茶碗,是德川幕府成立以后,也就是战国时代之后最后一种
高丽茶碗,从此之后,日本进入了和物茶碗的时代。御本茶碗是专供柳营的,一共有7种,又叫做御本七作,正好代表当时高丽茶碗7个主要的造型。
御本鹤立茶碗:御本鹤立茶碗是模仿远古朝鲜云鹤茶碗的一种刻花茶碗,在制作的时胎体上刻出一个鹤的图案在上釉烧造,连续烧2次的精细的作品。这种碗结合了高丽茶碗的各种技法,粉引,刻画,贯入,刻画,割高台,是对高丽茶碗的最终总结性的作品。传世量很小。
和物茶碗
和物茶碗其实比高丽还要复杂,但是真正能够代表日本风格的,还是乐茶碗。李勺光开辟萩烧以后,日本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窑口,进步的速度快到让人无法相信。特别是美浓烧和濑户烧,这两个自古以来烧造陶器的窑口,也因为瓷器技术的到来,开始了全新的发展。
日本和物茶碗是按照窑口来分类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乐烧:京都聚乐第的官窑,由中国人的后裔长次郎开辟,烧造了茶碗,此窑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窑口,传到今天仍然有佐佐木松乐,昭乐等传人,但是其实乐烧在400年里,也分裂成了很多很多流派。
萩烧:萩烧主要仿制日本的井户茶碗,但是进行了一些改革,所以为了区分高丽井户,又叫做萩烧井户。
萩烧井户和高丽井户有很多不同。
唐津烧:唐津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窑口,是唐津地方十几个窑口的统称,烧造白釉碗和黄釉碗著名。
日本有“一乐,二萩,三唐津”的说法,这三个窑口,是和物茶碗开辟时代最能代表日本瓷器技术的窑口。
美浓烧:是在美浓地方的窑口,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陶器烧造场所,战国时代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兵工厂,专门制作日本的火枪和冷兵器。美浓烧主要仿制中国的天目茶碗,并且开发出了一种非常特别的茶碗,白天目。
伊万里烧(有田烧):伊万里在九州,是日本的彩瓷基地,以模仿景德镇的青瓷,彩瓷为主,主营出口,和茶具关系比较小。但是千家流有一派极其崇尚华丽的瓷器,因此多用伊万里瓷。
九谷烧:九谷烧是日本最华丽的彩瓷基地,同时融合了和式美感,比起有田烧的普遍,九谷烧更加讲究精品,九谷烧的作品有很多成为天皇御物。
濑户烧:濑户烧也是古窑。因为战乱很多人逃到了美浓。濑户主要产深褐色陶器,后来掌握瓷器技术以后,专门生产“酱油釉”的器物,但是碗比较少,濑户茶入非常有名。
乐茶碗:乐茶碗是今天介绍的最后一个大重点,也是重中之重。乐茶碗是一种彻底表现千利休美学思想的茶碗,融合中国的陶瓷技术,朝鲜的陶瓷设计,日本的精神文化,三合一于大成的终极茶碗。原型乐茶碗数量极其稀少,但是随着战国时代的终结,乐茶碗逐渐普及,最后成为了“抹茶碗“的代名词。虽然日本人觉得井户是完美的茶碗,而且井户的得分也要高于乐,但是日本人却认为乐茶碗是超越的茶碗,是日本人的茶碗,是利休的灵魂,日本的国粹,对其有着难以释怀的感情。
黑乐茶碗:黑色茶碗是借鉴了建州黑釉的配方制造而成的没有窑变的茶碗。早期乐茶碗全部都是不规则的,这是故意为之的,因为日本的茶道追求浑然天成的不对称美,虽然看上去很破烂,但是其实现制作陶胎,烧成陶器,定型,然后再上釉,进行二次烧造的精品。并且故意降低温度,让釉表面出现大量的气泡,表现出岩石的质感。如果说天目是油感,井户是肌感,那么黑乐就是岩感。利休居士极端追求庄重肃穆,所以他非常偏爱黑色。而信长公认为黑色代表死亡的气息,因为信长时代就支持黑茶碗的烧造,但是开窑不久,信长公就在叛乱中去世了。天下继承者丰臣秀吉不喜欢黑色,在利休的坚持下,还是烧造了大量黑乐。天下有名的利休7品中,有4黑3红,仍然是黑多。每个茶人都有一种代表性的茶碗,而这些茶碗也代表了这些人,但是这名气最大的黑乐,毫无疑问,代表着茶圣,千利休。
赤乐茶碗:利休是居士,因此他信奉佛,并且影响着乐茶碗的颜色,因为在佛严重,似乎只有红色和黑色。因此乐茶碗有了红色,而红色的烧造难度要远远大于黑色,并且并不是纯红。丰臣秀吉非常喜欢红色茶碗,农民出身的他,喜欢这种喜庆的颜色。但是利休却觉得红色茶碗太俗气。于是红与黑的争论,一直持续。
萩烧竹节井户(枇杷井户):萩烧竹节井户是模仿高丽大井户的作品,但是增加了两个新特点,一个是淡淡得挂白釉,也就是上图这种有点旺旺雪饼的感觉。另一个就是不再在高台施梅花皮。听说是因为当时找不到梅花皮的釉料。而高台改成竹节的形状,上釉或者露出。同时为了人为增加贯入,在釉中混合了大量的小石头,烧造时破裂,留下的小洞可以让茶渍流入,让贯入出现黑色,高丽井户是没有这个故意的工序的。
萩烧粉引井户:把粉引的乳白釉融合到井户茶碗中的特殊尝试,是萩烧最先开始的。萩烧粉引让乳白的井户型得以实现,而其他则和萩烧竹节井户相似。但是萩烧粉引井户经常会出现蓝色的挂釉,让釉面更添一分魅力。
鼠志野茶碗:志野茶碗是在志野这个地方烧造的茶碗,代表了茶人小堀远州的美学理解。表面大量的气泡形成的洞和超厚的釉是其特点。其是对乐茶碗的进一步发挥。
织部茶碗:利休七哲(利休的7个学生)中的古田织部命名的茶具风格,美浓烧的杰作。不仅限于碗,还有茶入,茶壶,水质,凡是瓷器,都有这种风格的器物。绿色或者黑色,伴随褐色的古朴图案,表现出彻底的恬静和自然是织部最主要的表现。
白天目茶碗:美浓地区烧造的,模仿天目茶碗的纯白色茶碗,如玉一般的质感,表现着完全不同的美感经验。日本的传统美感中并没有白色,美浓白天目补充了这种美。同时白天目的釉细密光滑,同样可以成为非常精致的观赏器物。
关于“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员凌昊]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196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员凌昊”!
希望本篇文章《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篇002263大东南》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茶道课的心得文章3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有人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