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季风的气候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季风的气候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离海洋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特点:夏热冬冷,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较大,干旱少雨,我国西北地区就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于纬度40°—60°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北欧最为典型,北美的太平洋沿岸北部、南美的智利南部、澳大利亚的东南角和新西兰等地也有分布。终年盛行西风,受温带海洋气团控制,气温变化和缓,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22℃,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较差远小于同纬度的内陆和东岸地区。温带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旋雨丰沛。年降水量750—1000mm,在山地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2000mm以上。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冬雨稍多,夏雨较少。自然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出现在纬度35°—55°的亚欧大陆的东岸,包括中国的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分、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在强大的西伯利亚大陆冷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冬季风,以偏西偏北风为主,风力强劲,天气晴寒,雨雪稀少。最冷月平均气温南北差异大,南部在0℃以下,北部可达-20℃,平均纬度递减率为2℃/纬距。夏季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下,盛行夏季风,以偏东偏南风为主,风力较小;潮湿多雨,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南部可达26℃以上,往北有所降低,也不低于20℃,平均纬度递减率仅为0.4℃/纬距。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
热带季风气候位于热带纬度10°至20°的大陆东岸地区。具体分布在雷州半岛、海南岛、南中国海、台湾岛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终年高温 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长夏无冬。冬半年,北部高大山地和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侵,使得本区冬半年气温相对较高。 2.干湿季明显季相明显,全年可以分为三个季节:干季、雨季、热季。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在西南季风来临之前为热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在从海洋吹来的西南季风控制之下为雨季。3.季风显着干季时陆地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北季风汇入海洋上的赤道辐合带。雨季时南半球副高发出来的西南季风汇入塔尔低压 4.盛行热带气旋。与“夏季风”同步,每年5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热带气旋盛行季节。
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全年高温,依降水多少分干湿两季,年降水量750~1000mm之间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夏半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形成湿季;冬半年在信风带控制下,形成干季
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年雨量500~1 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大致每年5-10月大陆低气压北移,这时北半球热带草原上盛行从几内亚湾吹来的西南季风(又称几内亚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湿季。11月到次年4月,大陆低气压南移,北半球热带草原盛行来自北回归高气压带的信风(哈马丹风),十分干燥,形成干季。南半球热草带草原的干、湿季节时间与北半球恰好相反。
而如果干季延长会出现旱灾情况
高山高原气候
海拔高、地面广、起伏平缓的高原面上形成的气候。特点为: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水汽、尘埃等随之减少,太阳直接辐射增强,紫外辐射增强尤为明显;但有效辐射也增大。在有积雪的高原面上,反射率增大,地面吸收辐射减少,故净辐射比同纬度平原小;②气温低,日较差大,年较差小;③降水在湿润气流的迎风面上增多,在高原内部和背风面大大减少;④风力大。
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气候温和,最冷月均温在4~10℃之间,降水量丰沛。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燥,云量稀少,阳光充足。全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冬半年约占60%~70%,夏半年只有30%~40%。冬雨夏干的气候特征,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中,可谓独树一帜。
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气流下沉。在世界十多种气候类型中,全年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中,除地中海气候外,还有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和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季风环流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的简称是季风,即冬夏风或近乎风向相反的环流系统。在各个季风环流系统中,季风的开始往往是暴发性或突变性的,暴发时间各不相同。
例如:西非夏季风系统在每年5月中旬间向北暴发;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阶段性的向北推进,在每个阶段又有迅速推进和停滞的时候;澳洲季风则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突发性地暴发。
季风环流系统类别
世界上有很多季风地区,但最重要的季风气候区域主要位于东半球。各个季风地区都有独特的环流系统。根据季风系统发生的地域和环流特征的不同,季风系统有各种不同名称。主要季风系统包括西非季风系统、南亚季风系统、东亚季风系统和澳洲季风系统等。每个季风系统都是由一些环流系统组成的,它们称为季风系统的成员。每个季风系统成员的来源不同,有的是中纬度的系统,有的是越赤道的气流,还有的`是副热带和热带的环流系统。
季风环流的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青藏高原等庞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1、海陆季风环流
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引起的季风环流,称为海陆季风(Sea—land Monsoon)。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气流方向相反的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上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
海陆季风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因此凡海陆之间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海陆季风就很盛行。地球上季风最强盛的区域在热带和副热带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赤道附近海陆温度差异终年都很小,随着纬度的增高,海陆温度差异增大,季风势力增强。但至中纬度以上,气旋活动增多,风向变化复杂。季风规律性便受到扰乱。
2、行星季风环流
行星风带随季节变化有南北移动的规律,由此引起风向的季节性转变而形成的季风环流称为行星季风(Plantary Monsoon)。地球上存在的五个风带在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动,南半球夏季向南移动。这样,冬季西风带的南缘地带,夏季就可能变成东风带;冬、夏的盛行风就会发生约180°的变化。行星风向变化的区域基本呈带状分布,可以发生在沿海、内陆以及大洋中部。就纬度来说,这种季风在赤道和热带地区最明显,所以常称之为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例如,在太平洋东部,冬季赤道低压带停留在南半球,夏季移动到了北半球,因而在赤道至10°N之间的区域,冬季受北半球信风控制,吹东北风,夏季则受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信风控制,吹西南风。
3、青藏高原等大地形的作用
青藏高原对季风环流的影响,既有热力作用,又有地形动力作用。巨大而高耸的青藏高原与周围自由大气间同样存在季节性热力差异。对青藏高原上空的大气来说,从3~9月是个热源,导致印度低压形成,对维持和加强南亚季风起了重要作用。模拟实验表明,如果不存在青藏高原,南亚季风现象就会明显减弱。它的存在对维持和加强南亚季风起了重要的作用,是西南季风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冬季由于强烈的辐射冷却,青藏高原不仅是个冷源,而且由于大地形的阻挡作用,冷空气进入南亚后强度明显减弱,因此南亚冬季风的强度较弱。
某一地区的实际季风往往是当地的海陆分布特点、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因素在季风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其他因素起辅助作用。例如,温带和副热带季风的形成除海陆热力差异之外.往往还包含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的作用。而赤道和热带季风的形成除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之外,也包含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较大的地形往往是改变季风强度和方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各地区由于所处纬度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季风的强度、特点也各有不同。
关于“季风的气候特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2394.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季风的气候特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季风的气候特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季风的气候特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