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下面是关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
1、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温度上升,这表现为全球变暖现象。温度上升会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热浪、干旱和强降雨等。这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和健康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2、气候模式变化:气候变化导致了全球气候模式的不断改变。这包括降雨模式的改变、季节性变化的错位以及风向和气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业、水资源和生态平衡产生了重大影响,可能导致洪涝、干旱和作物减产等问题。
3、海平面上升:由于全球变暖导致的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正在逐渐上升。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地区的居民、城市和生态系统。可能导致海岸侵蚀、咸水入侵淡水资源、岛屿消失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破坏。
4、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破坏,使得一些物种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一些生物无法适应快速的气候变化,造成物种灭绝。这对生态平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发生气候变化的原因
1、温室气体排放:人类活动,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以及森林砍伐,导致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其中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这些温室气体会在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2、人类活动改变土地利用:人类活动导致了土地利用的改变,如森林砍伐、城市化和农业扩张等。这些活动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释放出更多的碳,并减少了植被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温室效应。
「热点探究」水循环是如何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气候对水资源的影响
气候变迁导致资源性缺水。区域气候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变异性。以中国为例,近5000年来,曾出现过四次温暖期和四次寒冷期。在3000年前,中原地区的气候比现在暖和得多,曾生存着许多热带和亚热带的动植物,热带动物大象几乎随处可见。从那时至今,气温波动明显,周期为400~800a,年均温振幅1℃~2℃。5000年的旱涝状况与气候冷暖交替基本一致。有人对中国东南部地区近2000年来旱涝记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公元1000年为分时线,前期干旱时间短,湿润时间长,而后期则相反。近500年来旱灾多于水灾,以南涝北旱为常见,其中,16、17世纪旱灾多于涝灾,18、19世纪涝灾多于旱灾,20世纪以来旱灾又明显多于涝灾,说明15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末为干旱阶段,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湿润阶段,而20世纪末又进入干旱时期,且干旱发生频率北方高于南方。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资源性缺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全球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指出,在过去的100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74℃。预计到2100年,全球气温还将比1980~1999年升高1.1℃~6.4℃。全球变暖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是正常大气环流受阻、地区降水分布变异、极端水旱灾害频发、大量冰川融化、淡水储量减少、海平面上升、一些地区湿地大量减少等。以中国为例,2007年初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指出,近100年来,全国平均气温已上升了0.5℃~0.8℃,预测未来50~80年还将升高2℃~3℃。气候变暖对我国水资源影响的主要表现为:①西部冰川减少。据遥感监测调查,近30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总体呈明显减少趋势,周边冰川面积减少10%、腹地减少近5%,年均减少131.4km2,近年还有加速趋势。若不考虑全球气候加速变暖,预计到2050年,高原冰川面积将减到现有的72%,到2090年减到50%。②大部分河流径流量减少。除松花江上游和黄河上游的径流有所增加外,其他主要流域的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全国的各大湖泊,从20世纪60年代到21世纪初,绝大多数水量入不敷出,每年平均有20余个湖泊消失。③湿地面积大大减少。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近50年来,湿地的退化和丧失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丧失滨海滩涂面积约119×104km2;东南沿海的红树林湿地面积,1986年为2.12×104km2,到1995年实有面积仅为1.01×104km2;长江中下游在近30年内丧失湖泊面积12×104km2;其中洞庭湖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初的4300×104km2减少到2000年的不足2270×104km2等。④冻土全面持续退化。近20年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在不断萎缩、季节冻土不断增加。冻土相对面积减少4.3%,约3.1×104km2,相应地季节冻土面积增加3.1×104km2。⑤海平面上升。近50年全海域海平面呈总体上升趋势,平均上升速度为2.5mm/a,高于全球平均值1.8mm/a。其中,东海上升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黄海持平,渤海和南海略低。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快速减少。人口发展是连续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中,世界人口增长是相当缓慢的,每10年增长率远低于1%。世界性人口膨胀曾有两个主要时期。第一次发生于1750~1950年。这次人口膨胀由工业革命引起,增长率最高地区为欧洲、北美及大洋洲,增长率很少超过每年1.5%。第二次发生于1950年以后的40年,人口增长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增长率每年达2%~4%。据联合国估计,1950~1990年,发达国家总人口增长了45%(从8.2亿至11.9亿),而发展中国家却增长了143%(从16.7亿至40.6亿)。在20世纪,人类利用水资源当中,农业用水占70%,工业用水占20%,市政、居民及其他用水占10%(表1-8)。
表1-8 20世纪全球水资源利用情况表 单位:108m3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大量浪费水资源。传统经济增长方式是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长期采用的模式。所谓“传统”,是相对于循环经济增长模式而言,其特征是单纯靠增加资源投入扩大再生产,向环境排放不加任何处理的污染和废弃物。这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增长模式,是以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模式。循环经济也称为资源闭环利用型经济,其特征是减少资源消耗、资源有效回收利用、发展资源再生。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上述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利弊,人们早就意识到,但限于认识水平、经济力量、技术条件和新旧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长期没有大的改善。中国循环经济的试点2005年才开始。世界上部分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而经济增长方式落后,因而大量消耗和浪费了有限的水资源和其他资源,并污染了环境。200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四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上发布《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指出,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6倍,其增长速度是人口的两倍。这些用水量中,50%的饮用水白白流失。在发展中国家,60%的灌溉用水被浪费,90%的弃水没有得到再生利用。中国是世界发展中大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水资源浪费都十分严重:①农业用水方面,平均1m3灌溉水生产粮食约1kg,而世界先进水平(如以色列)可达2.5~3.0kg;全国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为35%,而先进国家一般在80%以上;目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以色列为0.7~0.8。②工业用水方面,重复利用程度较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m3,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96m3,而发达国家一般在50m3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约为60%~65%,而发达国家一般在80%~85%。③生活用水方面,公众节水意识不高,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跑冒滴漏的自来水约100×108m3/a。北京各方面条件好,2006年节水器具普及率在单位达90%,但家庭仅为30%。
三、水污染
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起源于工业社会,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严重和获得治理,现已成为世界重大水问题之一。据调查,目前全世界约有200×104t/d垃圾被倒进水域,有超过4200×108m3/a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约14%的淡水,加剧了世界水资源短缺。
当今世界水污染的形势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1)发达国家全面好转。历史上,发达国家的水污染,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经三代。第一代为黑臭缺氧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第二代为以重金属和有毒化学品为代表的污染,第三代为以营养元素超量为代表的污染。大体规律是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总结的那样,前期上升中期严重,到人均GDP达到6000~10000美元时出现转折。发达国家现已普遍进入后工业化阶段,水环境全面好转,只是在这一过程中的损失和治理代价不小。
(2)发展中国家普遍污染严重,特点是:①由于历史上工业化、城市化滞后,获得机遇后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发达国家分期出现的三代污染集中出现,面广量大;②经济力量薄弱,技术水平有限,治理难度大;③公众意识有待提高,法制不健全,管理滞后,治理效果不佳。
(3)新的污染物不断出现,危害大。新的污染物主要指近20年来发现的POPs,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nic Pollutants,简称POPs)。这是由人类合成、能长期存在于环境中,可以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对人类健康有害的化学物质。2001年5月22日通过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提出了这类物质的首批受控名单,共3类12种,如滴滴涕(DDT)、六氯苯、多氯联苯、二英类。据统计,近几十年来,全世界已发生了60余起严重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事件,导致40万~50万人生病,10余万人死亡。调查发现,北极土著居民母乳中也测到了POPs。专家认为,这来自他们捕食的鱼类体内。
联合国致力于水资源工作的23个社团、机构和委员会共同为第三届世界水论坛起草的《世界水发展报告》(Water for People,Water for life)显示:①5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已被污染的水资源的威胁;②发达国家存在水污染,只是管理和治理较好,污染程度较轻;③按水质指数,对世界122个国家排名,位于前10位(水质好的)是芬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国、日本、挪威、俄罗斯、韩国、瑞典和法国。排在后10位(水质差的)是卢旺达、中非、布隆迪、布基纳法索、尼日尔、苏丹、约旦、印度、摩洛哥和比利时。可见,当今世界水污染最严重的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
气候变化是当今现代世界面临的最大因素和担忧之一。从碳排放到全球气候变暖,再到冰盖融化,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着地球,还有大量副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要深远得多。这些副作用之一是对水循环的影响。
01
什么是水循环?
水循环是地球上所有水的不断运动。水量永远不会改变,而是在各个地区循环,并通过天气模式和流水运送到世界各地。从雨水到海洋,再到河流、地下水和冰川,一切都是地球水循环的一部分。
水循环通常分为各个阶段或过程,所有水最终都会经历这些阶段或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三大类,以及截留、下渗、渗滤、蒸腾、径流、蓄积。这些阶段共同构成了人类、植物和动物赖以生存和地球繁荣的循环。
02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已经发现气候变化对地球的水循环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碳排放、农业和工业导致地球平均温度整体上升。这种平均增长对水循环产生了一些直接影响,尤其是在蒸发和降水以及水在全球的流动方面。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产生哪些影响呢?
01
蒸发
蒸发是水(通常在地球表面的地面或水体中)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热量,使液态水变成气体,并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蒸发量也随之增加。由于蒸发和降水密切相关,蒸发的增加也直接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大量降水。
工作原理:如果你想到一个在阳光下变干的水坑,那水坑里的水会被阳光的温暖照在上面蒸发掉。因此,那个水坑会干涸,其中的水会转化为空气中的水蒸气。天气越热,这个过程发生得越快。在更大的范围内,同样的事情正在世界上更重要的水域发生。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温度升高,而臭氧减少导致太阳热量增加,这种热量会影响湖泊、池塘和海洋,导致水以更快的速度蒸发。
由于高温引起的干旱,在美国内华达州的米德湖发现了 历史 性的低水位。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温度升高,许多已存在多年的已知湖泊正在干涸,或者至少在减少。例如,玻利维亚波波湖是该国第二大湖。然而,在 2015 年,由于该地区极度干旱,该湖完全干涸。同样,米德湖虽然是源自科罗拉多河的人工湖,但从2000 年到 2015 年,其水位下降了 37 米,这主要是由于干旱和区域温度升高。
02
降水
由于它们在水循环中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干旱和气候变化导致的蒸发速度增加导致降水增加。不仅水蒸发得更快,而且当大气变暖时,可以保持更多的水分,因此产生更多的雨水。
当来自地球表面的水变成气态,并在大气中变成水蒸气时,它就会上升并形成云。随着云层的聚集,越来越多的水蒸气聚集在一起。一旦云中的水蒸气变得太重——即气体或大气中的水蒸气比例太高——水开始再次形成液体,在一个称为冷凝的过程中,并以降水的形式从云中滴落(雨、雪、雨夹雪等)。
这似乎会抵消增加的蒸发,但实际上它不会——至少不是直接的。由于地球上的气流和天气模式,蒸发的水很少会落在同一个地方。它聚集,形成云,并在再次降落之前被吹过平原或山脉。
由于这个过程,过去几年世界的天气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一些地区经历了极端干旱,但其他地区的洪水却增加了。本质上,这是由于蒸发速度快。由于水蒸发得很快,它也会更快地冷凝和降水。这会导致极端暴雨和山洪暴发。
03
气候变化引起的洪水
由于气候变化及其对水循环的影响,有四种主要类型的洪水都在增加。第一种是山洪暴发,任何特定地区的水量都过大。
第二种是城市洪水,当突然的大雨淹没城市排水系统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雨水渠等一次只能吸收一定量的雨水,而大雨有时会使这些系统过满,导致主要城市发生洪水。这发生在 2014 年的底特律,随着城市街道、地铁系统或主要公园道路被水淹没,世界各地的各个州和城市都曾出现过这种情况。
第三类和第四类类似,都是河岸泛滥,沿海泛滥。在这两种情况下,增加的降水淹没了水体的河岸,河流、湖泊或海洋溢出到周围地区,造成大规模洪水。在多伦多,加拿大,在2017年的春天,降水增加导致的溢出安大略湖。湖岸边的城镇 - 包括多伦多市和多伦多岛 - 被洪水淹没,使家庭陷入困境,并对道路和房屋造成重大破坏。
04
极端天气
这种洪水属于极端天气类别,是气候变化最大的副作用之一。虽然过去仅指“全球变暖”的旧术语,现在科学家们意识到这种变暖会影响气候和天气的方方面面,并导致全球危险极端天气事件的数量急剧增加。
热带风暴、飓风和季风的强度近来显着增加。飓风是所有自然灾害中危害最大的,并且可能具有极大的破坏性。虽然飓风的平均数量保持不变,但研究表明,确实发生的风暴强度正在增加。4 级和 5 级风暴在区域内有所增加。我们在飓风易发地区看到了同样的风暴,但强度增加,这可能是由于大气中降水量增加以及海洋温度升高造成的,因为暖水是形成飓风的主要因素热带风暴。
05
海平面上升
除了所有这些变化之外,海水温度也在上升,全球气温升高意味着冰川和极地冰盖一直在缩小和融化。这导致了两个主要问题。
首先,冰的融化导致冰川景观和极地动物栖息地的丧失。此外,随着冰融化,它会产生更多开放的水,比冰更强烈地反射太阳,进一步加速了这一过程。
第二个主要问题是,随着冰层融化,它取代了周围的水,导致海洋上升,海平面上升。海洋在水循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而这种转变反过来又会扰乱这一循环的谨慎平衡。
06
持续性的影响
总体而言,水循环对地球上的生命至关重要,并且受气候轻微变化的影响很大。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事实上它似乎每年都在增加,全球气温继续上升。这以各种方式影响全球的水循环,从大规模干旱到山洪暴发,再到更强烈的破坏性天气和风暴。
随着气温升高和水循环加快,天气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条件也越来越极端。干旱不但不会平衡,反而会变得更糟,而其他地区将被洪水淹没,风暴将有可能造成越来越多的破坏。如果不改变,维持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水循环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做出改变以纠正这些气候问题,从而恢复水循环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自然平衡。
本公众号对所有原创、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发布的文章、、视频等版权归作者享有。部分转载作品、如有作者来源标记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原创作者友情提醒并联系我删除。综合网络等,略有修改,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240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气候变化造成的四种影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