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有关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有关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
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
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籽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1/3。籽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
(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1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四)玉米对温度的要求
玉米是喜温的对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目前应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要求总积温在1800~2800℃。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水、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玉米种子在10℃能正常发芽,以24℃发芽最快。拔节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为20℃,最高温度为25℃。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最适温度为25~28℃。温度高于32~35℃,大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花粉粒因失水失去活力,花柱易枯萎,难于授粉、受精。所以,只有调节播期和适时浇水降温,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保证授粉、受精、子粒的形成。花粒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0~24℃,如遇低于16℃或高于25℃,影响淀粉酶活性,养分合成、转移减慢,积累减少,成熟延迟,粒重降低减产。
(五)玉米对光照的要求
玉米是短曰照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要求强烈的光照。出苗后在8~12小时的日照下,发育快、开花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则延长。玉米在强光照下,净光合生产率高,有机物质在体内移动得快,反之则低、慢。玉米的
光补偿点较低,故不耐阴。玉米的光饱和点较高,既使在盛夏中午强烈的光照下(10万米烛光),也不表现光饱和状态。因此,要求适宜的密度,一播全苗、要匀留苗、留匀苗,否则,光照不足、大苗吃小苗,造成严重减产。
(六)玉米对二氧化碳的要求
前边讲过玉米具有C4作物的特殊构造,从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极强,远远大于麦类和豆类作物。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为1~5ppm,说明玉米能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摄取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玉米是低光呼吸高光效作物。
日本人给中国农业带来的灾难我不太了解。
玉米有那些种类
玉米属草本植物,
玉米种植始于7000年前的中美洲或墨西哥的土著居民。
在世界粗粮生产中,玉米占有主要地位,
产量一直居于世界前三位。
玉米的贸易量在世界上仅次于小麦,
居第二位,每年约0.7亿吨,
占世界农产品贸易总量的1/4以上。
玉米富含多种营养元素,主要供食用和饲用,
另外其工业用途也十分广泛,如制造乙醇、醋酸等。
目前全球玉米市场中最大的就是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的CBOT玉米合约,
对应国内市场为大连商品交易所黄玉米合约。
玉米的营养价值
1.可利用能量高
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J/kg,是谷实类饲料中最高的。这主要由于玉米中粗纤维很少,仅2%;而无氮浸出物高达72%,且消化率可达90%;另一方面,玉米的粗脂肪含量高,在3.5%至4.5%之间。据研究测定,每100克玉米含热量106千卡,纤维素2.9克,蛋白质4.0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2.8克,另含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玉米中含有的粗纤维,比精米、精面高4-10倍。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玉米上述的成份与功能,对于减肥非常有利。玉米成熟时的花穗玉米须,有利尿作用,也对减肥有利。玉米可煮汤代茶饮,也可粉碎后制作成玉米粉、玉米糕饼等。膨化后的玉米花体积很大,食后可消除肥胖人的饥饿感,但食后含热量很低,也是减肥的代用品之一。
2.亚油酸含量较高
玉米的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谷实类饲料中含量最高者。如果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50%以上,仅玉米即可满足猪、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1%)。现代研究证实,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它和玉米胚芽中的维生素E协同作用,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并防止其沉积于血管壁。因此,玉米对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等都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蛋白质
含量偏低,且品质欠佳。玉米的蛋白质含量约为8.6%左右,且氨基酸不平衡,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不足。
4.矿物质
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很少,约0.02%;磷约含0.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很低。其它矿物元素的含量也较低。
5.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中维生素E较多,约为20mg/kg,可促进人体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黄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维生素D和K几乎没有。水溶性维生素中含硫胺素较多,核黄素和烟酸的含量较少,且烟酸是以结合型存在。
6.叶黄素
黄玉米中所含叶黄素平均为22mg/kg,这是黄玉米的特点之一,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
1.按子粒形态与结构分类
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玉米分成9个类型。
(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硬,多为**。
(2)马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
(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质淀粉组成,子粒乳白色,无光泽。
(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
(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较为罕见。
(6)爆裂型:又名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
(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子粒中胚乳几乎全由支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
(8)有稃型:子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名。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子粒坚硬,脱粒困难。
(9)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顶端凹陷深度比马齿型浅,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产量较高。?
2.按生育期分类
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
(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天,积温为1800~2100℃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3) 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
3.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 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
(1)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为玉米食糖量高。由于遗传因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
(2)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后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20%以上。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由于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于饲料可以提高饲养效率。
(3)高油玉米:是指子粒含油量超过8%的玉米类型,由于玉米油主要存在于胚内,直观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较大的胚。
(4)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0.2%左右。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当于脱脂奶。随着高产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涌现,高赖氨酸玉米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5)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乳含量高,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流行。
玉米(拉丁学名:Zea mays L.)是禾本科玉蜀黍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玉蜀黍、棒子、包谷、包米、包粟、玉茭、苞米、珍珠米、苞芦、大芦粟,东北辽宁话称珍珠粒,潮州话称薏米仁,粤语称为粟米,闽南语称作番麦。
玉米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百度百科_玉米
关于“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有关知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1-8631.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有关知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有关知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玉米的生长规律及有关知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