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09年12月16日-20日,就在哥本哈根谈判针锋相对、几近崩盘的时候,牛津大学举办了气候变化和全球治理会议,会议学者来自欧洲、美国、拉丁美洲、印度和中国等。众多学者的观点透露一个共同的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这种传统的气候变化谈判阵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哥本哈根进程中,我们已经很难掌控众多分歧,实现有效的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在延长将近一天后落幕,由美国总统奥巴马所斡旋的一个政协协议《哥本哈根协议》(Copenhagen Accord)获得大会以附注(take note of)方式通过。尽管美、中、欧、印、日等主要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同意了这项政治协议,但部分拉美、非洲和小岛屿国家对哥本哈根协议作了消极的反对。这说明哥本哈根大会在基本政治共识方面也未能取得全球一致,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日趋碎片化,传统大国主导,或者传统的南北阵营分野的局面都不能解释哥本哈根谈判的破裂原因了。从气候变化1990年开始谈判以来将近20年过去了。我们看到,发展中国家这样的一个集团至少有两个变化。第一个就是从经济方面来讲发展中国家的分化,贫富的悬殊已经越来越大了。第二个就是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来说,主要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过去的20年排放是非常多的,47个小岛屿国家和部分的撒哈拉以南的国家也对发展中大国快速增长的碳排放对他们生存的影响颇有微词。在发达国家内部,美国代表的伞形联盟和欧盟在气候变化的认识、应对的方法、国际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要求等诸方面立场逐渐靠拢,在减排方法上都特别注重技术和总量—排放权交易体系,在意图方面都特别注重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竞争力,在行为上都开始特别注重法律和碳关税,在对发展中新兴大国具体减排施压方面又形成高度默契。美国奥巴马政府绿色新政的实施和重新谋取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话语权的战略,加之美特有的单边主义气候变化外交行动,导致欧美发达国家阵营出现分化。奥巴马和中国***在哥本哈根谈判上发挥了斡旋的领导作用,但是欧盟国家却担心这会变成新的中美共治,虽然这种担心没有事实依据,但是欧盟对哥本哈根协议和美国的做法非常不满。此外欧盟和美国为首的伞形集团在减排这个核心问题上的分歧日益明显,发达国家内部减排阵营已经形成裂痕。在哥本哈根谈判中,我们可以通过报道看到,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他们参与行动意愿最高,采取极为激进的态度立场。欧盟是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旗手”,气候变化谈判和低碳经济有利于欧盟节能减排立法、政策、行动和技术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发展中大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经济技术水平和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深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快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需求快速增长,需要维护经济发展空间;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接受强制性减排指标会伤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因此始终坚持技术上可行的减排。因此,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特点就是每个国家并非完全平等地从应对气候变化中受害或者受益,一个地区所遭受的气候变暖影响可能很大,另一些地区的影响却是正面的,一个国家既可以是全球气候变暖的污染源,也可能是受害者,而更多的则两者兼有。各国从全球气候变化中受益和受损有差异,有的过度使用别国能源,有的过度使用本国能源,有的基线过低,有的使用效率甚高,因此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涉及的利益非常复杂,利益多元化导致了全球谈判阵营的碎片化。全球谈判阵营的碎片化的结果是此次哥本哈根会议出现了十多种谈判草案、政治宣言的版本,导致气候变化谈判最终难以达成共识。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哥本哈根协议》只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步,未来还有许多路要走”。气候变化问题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重点不在于谁是受害者,谁应该付出代价,而是如何建立共识,通过共同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合作以减缓变暖的趋势。在后哥本哈根进程中,防止各种谈判集团的碎片化局面将是我们拯救地球的可行之道!
“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菲格雷斯27日在此间表示,德班会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议程,一是落实2010年墨西哥《坎昆协议》的成果,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二是关于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这是各国要面对的复杂的政治任务。
会议开始前,各方关于气候变化的博弈日趋激烈。欧盟、美国、“伞形集团”、“基础四国”、“77国集团”、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虽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各自观点,经过3次预备会议后,各方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关键性问题上分歧依然严重,尤其是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美国的低减排目标,降低了人们对德班气候会议的期待,为德班气候会议蒙上了阴影。南非总统祖马说:“德班会议显然不会像逛公园那样轻松,它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
南非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马沙巴内23日表示,德班气候大会要想成功,《坎昆协议》必须得到遵守,其中包括建立主要机制和制度,“绿色气候基金”将成为德班气候大会核心议题。菲格雷斯表示,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仅关系到环境问题,而且意味着对全球生产、消费等各个领域都要进行革命性变革。
期待达成“德班路线图”
作为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无疑将是各方在此次会议上谈判的重点。
欧盟代表团谈判代表2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欧盟期待此次会议落实《坎昆协议》成果,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同时期待能够达成约束性减排目标。但欧盟气候变化谈判代表表示,欧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全球排放量的11%,在一些主要经济体不承诺减排以及俄罗斯、日本、加拿大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情况下,欧盟承诺强制减排意义不大。他表示,欧盟对签署约束性减排协议持开放态度,期待达成“德班路线图”,并形容这样的“德班路线图”为“订婚”,即主要经济体承诺减排及如何实现减排,但可以暂不规定开始强制减排的日期。
发展中国家对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态度坚决。“基础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在日前举行的第九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提出一个共同目标,即坚持《京都议定书》的二期承诺,希望在美国能够做出量化减排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发展中国家的减排行动。“77国+中国”和小岛国都支持这个立场,英国也表态支持。英国外交部气候变化特别代表约翰·阿什顿25日表示,英国正在努力推动欧盟把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无条件地从20%提高到30%。为此英国还愿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减排目标。
但一些发达国家在该问题上立场迥异。美国气候变化谈判特使斯特恩近日表示,在德班气候会议上美国不会就《京都议定书》问题与各方进行磋商,也不认为各方会在德班对2020年前的减排承诺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日本环境大臣细野豪志近日表示,日本反对延长《京都议定书》,希望达成所有主要排放国都参与的公平、具有约束力的新国际框架协议。
落实资金和技术安排是关键
气候资金安排和技术转让关系到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切身利益,也是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一个焦点。气候资金安排分为短期资金和长期资金。根据《坎昆协议》,发达国家应该在2010年至2012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300亿美元的“绿色气候基金”,这是短期资金。长期资金是在2012年至2020年,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发展中国家希望发达国家尽快落实这些气候资金安排,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发出呼吁,敦促富裕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困难时期加大捐款力度,以免这项全球性气候变化基金面临成为一个“空壳”的危险。祖马力主在德班气候会议上启动“绿色气候基金”,并希望发达国家提供“绿色气候基金”的启动资金。在气候融资方面,非洲国家强调,资金问题常务委员会应投入运行,并建议设立一个关于长期融资的附加议程。在技术转让方面,非洲国家认为德班会议应做出决定,使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机制在2012年实现运转。
发达国家对此态度不一。欧盟27日表示,欧盟承诺在2010年至2012年提供72亿欧元应对气候变化资金,目前已经兑现其中的2/3,并愿意进一步提供相关资金,支持建立金融支持机制。美国气候变化特使斯特恩表示,美国赞成设立“绿色气候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过设立基金的大门并非只对发达国家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私营机构也是敞开的。
关于“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2-1488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世界各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有哪些共识和分歧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