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要:春、夏、秋、冬四季,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划分依据不同,四季的长短、起止时间也不一样。那么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呢?一年四季的温度如何?一起来看看吧!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春夏秋冬的划分方法
第一种分类法: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第二种分类法: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分类法:
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第四种分类法: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入春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高于10摄氏度;
入夏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高于22摄氏度;
入秋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低于22摄氏度;
入冬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低于10摄氏度。
日平均气温计算方法:
一天之中8时、14时、20时、2时,四个时段测得的温度相加除以四,为一天的日平均气温。
季节是怎样划分的啊
就我国而言,竺可桢教授经研究认为,我国在历史时期的气候可以分出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其特点与世界冰后期气候变动的总趋势相似.
1、第一个温暖时期(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仰韶文化时代和河南安阳殷墟时代),我国黄河流域发现有象.
第一个寒冷时期(公元前1,000年左右到公元前850年,周代初期),汉水两次结冰,之后紧接着大旱.
2、第二个温暖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年秦汉时代),象群栖息北限移到淮河流域及其以南,在公元前659年到公元前627年,淮河流域有象栖息.
第二个寒冷时期(公元初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有淮河封冻的记载(公元225年).
3、第三个温暖时期(公元600年到1,000年,隋唐时代),只在长江以南如信安(浙江衢县)和广东、云南才有象.
第三个寒冷时期(1000到1200年,南宋时代)出现了太湖封冻的情况(1111年).1178年福州的荔枝曾全部冻死.
4、第四个温暖时期(1200到1300年,元朝初期),在第三个温暖时期,今河南省的博爱和陕西的西安、风翔都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南宋时因气候寒冷,竹子无法生长,竹监司被取消了(风翔除外),到了元朝初期(1268到1292年),竹监司又重新设立,说明气候又转暖.
第四个寒冷时期(1400到1900年,明末至清朝时代).十七世纪是我国最寒冷时期,特别是1650~1700年为最冷,在这五十年中,太湖、汉水和淮河结冰四次,洞庭湖结冰三次.江西建于唐朝的柑桔园在1654年和1676年的强烈寒冬中完全毁掉.在近500年的第四次寒冷期中,即欧洲所谓的“现代小冰期”,温度仍有明显起伏,其中有四次较冷期(即1470~1520年,1620~1720年,1840~1890年,1945起特别是1963年以后)和三次回暖期(1550~1600年,1720~1830年,1916~1945年).
1.气候统计法:
春季,为3,4,5月;
夏季,为6,7,8月;
秋季,为9,10,11月;
冬季,为12,1,2月。
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2.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度大,所以各地区气候也不能简单地用二十四节气或月份来判断四季划分。如随州市,跨北纬31度19分至32度26分,东经112度43分至113度46分。按冷热分配,个人认为,随州的四季应为:
春季:3、4月
夏季:5、6、7、8月
秋季:9、10月
冬季:11、12、1、2月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
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入春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高于10摄氏度;入夏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高于22摄氏度;入秋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低于22摄氏度;入冬的标准:日平均气温连续五日 低于10摄氏度。
关于“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2-158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四季按温度怎么划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摘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