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教学目标
1、对照地图和课文,学生能在图上指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学生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3、学生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后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4、学生能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教学重难点
1、 学生运用地形图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势及地形特点,解释地形与当地畜牧业生产的关系。
2、 学生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说出欧洲西部气候的特点以及其后对当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导入欧洲西部
(教师板书)欧洲西部
一、(教师板书)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1、学生自学本小节图文内容,圈画出有关重点,并学会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注。
重点:文中重要表述;文字进图中;图中圈文字。
2、同学交流,看看谁做得好:
文字圈画有重点:
文字进图中,位置准确:
图中圈文字,是否圈出了其它文字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名称:
3、教师补充:
A、人口稠密:
B、国家众多:欧洲西部面积约为我国一半,却有30多个国家
C、工业发达:我们国家用上亿件服装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哪种产品消耗资源能源多,耗费人力资源多,利润低,哪种产品知识密集,产品利润大?
一条分界线:沿芬兰、德国、奥地利、意大利(含以上国家)东侧国家线连线,这条线的西侧多数为发达国家。
4、 赛一赛。完成P53活动。国家与首都连线。小组之间的较量,看哪个组正确率高。
瑞典 芬兰 英国 法国 希腊
伦敦 雅典 斯德哥尔摩 赫尔辛基 巴黎
瑞士 德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葡萄牙
柏林 伯尔尼 罗马 里斯本 马德里
读图8.18欧洲西部的牧场,引出下一个小节:现代化的畜牧业(教师板书)
二、民以食为天,欧洲人的食谱中牛、羊的肉制品和牛奶制品最为常见。你能从这个食谱中看出点什么吗?
1、阅读课文的文字和,画出关键,标注你的理解。
思考:人类的饮食习惯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欧洲西部国家的农业以什么为主?
2、学生结合P56-57活动,分析说明图8.17欧洲人饮食结构神兽自然环境影响框图。
(步骤:个人独立完成-同学讨论互助-交流-教师点拨补充)
着重理清三张图之间的关系:饮食与环境的关系。
位置:中纬度,濒临大西洋
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势地形:平原广阔,主要山脉呈东西走向,有利于湿润气流进入内陆地区
植被:水草丰茂
农业生产:畜牧业发达
工业生产:畜产品、乳制品生产水平高,产品附加值大
饮食习惯:多使用牛羊等肉制品和乳制品
(学生能说出其中四个方面即合格)
结论:可见,人类的生活习惯总是受环境的制约,对生活方式起决定性影响的是环境因素。
三、繁荣的旅游业(板书)
自然景观(板书)
西班牙 地中海沿岸阳光沙滩
挪威 峡湾风光(补充:)
瑞士 滑雪胜地(阿尔卑斯山脉)
人文景观(板书)
丹麦 美人鱼
巴黎 埃菲尔铁塔 凯旋门 卢浮宫
伦敦 大本钟和塔桥
西班牙 斗牛
威尼斯 水城 古罗马斗兽场
希腊 奥林匹克遗址公园
荷兰 风车
波兰华沙 肖邦雕像
2、旅游业发达,旅游收入居世界前列。
发展条件:自然风光丰富、人文景观特色鲜明
其他:
3、将下列事物与其所在国家连线:
艾菲尔铁塔西班牙
斗牛 法国
威尼斯荷兰
风车 意大利
课后小结
本节课欣赏了欧洲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希望大家通过学习,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蕴含的信息,做到学以致用。
欧洲西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了解欧洲西部经济、工业概况。
(3)、通过实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图、统计图表分析说明欧盟在本区作用及在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通过运用地图,查找主要国家及首都。掌握从地图获得地理信息,养成利用地图学习的习惯。
3.通过互联网了解丰富的旅游资源,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并能据图说出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2、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国家众多,经济发达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过程
展示学习目标(让一学生领读)
一、欧洲西部的位置和范围
1、展示欧洲西部地图,让学生说出海陆位置并得出:
欧洲西部大陆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思考:这一特征对欧洲西部有何影响?
(1)欧洲西部气候深受海洋影响。
(2)欧洲西部海运发达。
2、展示欧洲西部在世界中的位置图,引领学生分析欧洲西部的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少部分位于寒带,没有热带。
3、展示欧洲西部政区图
活动一:找出面积较大的国家
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芬兰、瑞典、挪威、波兰。
活动二:找出面积较小的袖珍国
列支敦士登、安道尔、马耳他、卢森堡、圣马力诺、梵蒂冈--世界最小国家(可与我校附近的二里半村类比)。
活动三:课本P57活动1
4、展示图8.15 ?2010年欧洲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图?让学生在图8.16中找出,并勾注,分析他们的分布特点,完成P57活动2.
(转承)由此可见,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这是为什么?
二、工业密集,发达国家集中
(讲解)历史上,欧洲西部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1、展示材料《工业革命》(学生阅读)
(讲解)?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英国成为十九世纪的?世界工厂?。凭借庞大的船队侵占了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号称?日不落帝国?。大肆掠夺资源和财富,成为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在它的影响下,欧洲的许多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以及美国、日本先后发展了工业。成为发达国家。
2、欧洲西部的工业以制造业为主。
展示?英、法、德?与?印度、尼日尔,马来西亚?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比例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图,引领学生得出:
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比例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经济发达
发展中国家-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职工的比例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经济相对落后
3、展示欧洲西部进出口商品比较,进一步说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的原因。
4、展示部分欧洲西部商品,说明欧洲西部工业技术处于高端位置,所以商品工艺精,价格高。
(可联系我国假冒伪劣商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5、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特征
(1)动画显示欧洲西部工业分布特点;略呈?十?字
(2)动画显示欧洲西部重要工业区。
(过度)二战后,美日的工业快速发展,先后取代英国成为二十世纪?世界工厂?,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工业也蓬勃发展,再加上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资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兴技术革命的冲击使欧洲西部工业开始衰落。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地位,欧洲西部各国又开始发展了科技、资金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和完善的服务业。
三、欧洲西部的服务业
欧洲西部的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产值大,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
例:最近网传我国一位孕妇到英国王家医院生孩子,住了四天,消费了四十万人民币。
(承转)欧洲西部各国在完善的服务业的基础上,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古建筑遗址、文化艺术城市、博物馆以及独特的风土人情大力发展了旅游业。使欧洲西部成为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四、荣的旅游繁业
1、展示?1998年全世界接待国际旅游者最多的国家?图,让学生读图得出到欧洲西部的游客最多,说明欧洲西部是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2、展示资料《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资源条件》
(学生阅读)
3、欣赏欧洲西部的景点
课件展示 学生欣赏
上述景点美不美?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
那么要出国旅游首先要办理什么手续?(签证)
办签证一般快的话需十天,还要交手续费,麻烦不麻烦?(麻烦)
欧洲西部各国往来频繁,为了简化手续,成立了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五、欧洲联盟
展示资料,学生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一.天气的定义: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雨、雪、冷、热等大气状况。 二 天气的特点:、
1)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2)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如某一时刻“现在正在下雨”,一天如“今天很闷热”,几天如“这几天阴雨连
绵”。 3)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如“东边日出西边雨”、“十里不同天”。
三 天气预报:
1) 目的: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状况,就可以及早的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的危害。
2) 内容:需说明一日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3) 读懂卫星云图:(教材P46)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一般是阴雨区。) 4) 常用的天气符号:(教材P46)寻找规律记忆。填空或识图题。 5) 风的表示方法:风力(它是风的强弱,分0~12共13个等级)。风力符号及风向。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
什么是气温
1)什么是气温:一天内,大气的温度称温度,单位为摄氏度C。
2) 气温的测定:日测3~4次(时间为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3)气温的描述: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二、气温的变化:
1)日最高气温与日最低气温:(看图3.12)陆地上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月最高平均气温和月最低平均气温: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
反。 3)气温年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越大,气温年变化就越大,反之,亦成立。
4)气温变化特点:纬度不同,气温不同: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反之,亦成立。 产生结果:热带(终年高温炎热,变化最小) 温带(四季分明,变化显著) 寒带(终年气温很低)
5) 绘制气温曲线变化图:明确横纵轴代表的意义。
南北半球气温曲线图形状的异同:北半球:波峰式;南半球:波谷式。 二 气温的分布
水平方向的分布:用等温线表示。(教材P52图3.15)
1、等温线定义:把同一时间气温相同的点在图上用线连接起来,叫等温线。(原理同等高线) 2、等温线的特点:
1)等温线是闭合的,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形成低温中心,反之,形成高温中心。 2)同一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
3)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越密集,温差越大,越稀疏,温差越小。 4)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相等。
(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气温垂直向上递减
垂直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纬度因素:低温度气温高,高温度气温低。
(读图3.17可得出结论: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纬
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年平均气温高于20摄氏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零下10摄氏度的地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规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增大 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逐渐减小。 2)海陆因素: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地形因素: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4)人为因素: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温室效应。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一、
什么是降水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霜、露、冰雹等,统称为降水(自然降水)。还有人工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二、降水的分布规律
1、表示方法:日月年降水量。会画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懂。 读降水量柱状图,想得出降水的季节变化,主要看两点:(1)全年各季节降水分配是否均匀,(2)降水集中在哪几个月份,而哪个季节降水又少
2、世界降水分布规律:读图3.21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赤道附近降水量多,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上,因为:赤道地区气温较高,终年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多雨。 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的趋势是逐渐减少,原因:两极地区气温低,终年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 综上:纬度位置:赤道地区多雨,两极地区少雨。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这里有鱼米之乡之称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岸降水较少分布着全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综上:南北回归线附近海陆位置:大陆东岸多雨,大陆西岸少雨。
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如亚欧大陆东岸的我国北京,夏季多雨,西岸的英国伦敦,全年湿润。大陆内部降水较少,这里分布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综上:温带地区海陆位置:沿海地区多雨,大陆地区少雨。 (3)世界的干极和雨极:阿塔卡玛沙漠和乞拉朋齐。原因:由于地形因素造成的,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及迎风坡)上,这种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的抬升,降雨多为地形雨,而背风坡降水少。 综上:山地(或地形)因素: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一,气候的地区差异:
1、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年是指一般而言)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要求:对一句话能够做出明确判断,到底属于天气还是气候)
区别 天气
气候
关注时间段 某一段时间(短时间,如几天) 一年、多年或更长的时间
构成要素
温度、湿度、风力、降水等 只有温度与降水 变化情况(特点)
多变的
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
影响因素 气温
降水
例子 纬度位置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赤道地区降水多 两极地区降水少
P60图3.24 海陆位置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面气温高 夏季陆地气温高,海面气温低 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 远离海的地区降水少
近海无海分处降水少
夏季岸上石头热,河里温度低 地形(地势因素)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迎风坡多雨(多为地形雨) 背风坡少雨
P60图3.25 乞拉朋齐
3.、世界的气候类型及分布(P58图2.23)(P59两个表格)
能根据特点判断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即可。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因素与规律 2、因素与原因
(1)纬度位置:
a:气温:低纬度地区得到的是太阳的直射(即热带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高,气温就高;高纬度地区得到的是太阳的斜射,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
b:降水:赤道地区气温高,热空气上升,遇冷空气,容易成云致雨,故多雨。向两极地区靠近,空气温度较低,气体下沉,不易成云致雨。(在赤道和两极地区比较明显) (2)海陆位置:
a:气温: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质不同,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吸热慢,放热也慢。因此,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陆地气温地,海洋气温高。 (例子:冬季来临,气温逐渐降低,江面容易起雾)
b:降水: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常年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
a:气温: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b:降水:迎风坡,暖湿气流被抬升,遇到上方冷空气,容易成云致雨;而背风坡没有这种优势,冷空气下沉,气温降低,不宜成云致雨,降水就少。
(例子: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就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降水最多。)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回答一个问题:这些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日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回答一个问题:这些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比较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提示: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年较差、年降水量
(1)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2)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课后习题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2-1683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欧洲西部》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