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
中华农业文明陈列厅在2号馆和4号馆,陈列面积约4850平方米,展线900余米,文物展品1000多件套,该陈列主要内容包括贯穿古今万余年的中国农业历史,展示古代农业的“四大发明”、近代农业的特点和发展脉络、当代农业科技的进步。陈列由序厅和农业文明的演进、犁锄镰磨的发明与传承、水利工程与水的利用、养殖业的起源与发展、纺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西学东渐与实验农学、前进中的共和国农业等八个专题组成。
中国传统农具陈列
传统农具陈列馆的展品是农业博物馆研究人员在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收集、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从全国各地征集4000多件不同功用、类型、式样的传统农具精选出来的。为了清晰展示中国传统农具的成就,传统农具陈列按照农业生产的具体工序,分整地、播种、田间管理、灌溉、收获、运输、脱粒、加工、称量九个单元来展示。展示面积400平方米,主展线98延米,文物展品150多件套。
青少年科普陈列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是中国农业博物馆推出的一个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展览,面积有650平方米,集声、光、电等一系列先进的展示手段于一身。科普馆在展示内容上分为农业与生产、农业与生活、农业与环境三个部分。整个展厅内部都以绿色为主,分割成大小不同样式各异的小空间。青少年农业科普馆以农业知识为内容,以科技为主线,以互动为手段,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于一体。
彩陶中的远古农业陈列
彩陶馆陈列面积约300平方米,以“彩陶中的远古农业”为主题,收藏有甘肃、青海等地出土的彩陶二百余件,其中大部分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艺术巅峰时期的作品。彩陶馆位于中国农业博物馆10号馆,整个展区呈圆环形,分为“社会与生活”、“农业与自然崇拜”、“渔猎与采集”、“农耕与编织”四部分内容。
中国土壤陈列
中国农业博物馆土壤陈列馆陈列面积约400平方米,展示了数十种代表中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整段标本,以土壤标本为主要载体,辅助以典型特征的相关农作物,利用文字、图表、模型、绘画、音像和多媒体技术,以及一些互动项目,介绍土壤的相关知识,展示土壤与农业、土壤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全方位增强观众对土壤的认知,培养观众对中国丰富的土壤资源的自豪感,唤醒观众对中国严重的土壤问题的危机感,逐步培养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意识。
室外农业文化展示区
中国农业博物馆有近万平方米的室外农业文化展示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室外展园”,它将传统与现代两组雕塑群分立于南北园林之中,以农耕文化为主线,通过雕塑、园艺等艺术形式营造农耕场面,与博物馆园林规划和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和谐,营造了浓郁的农业文化环境,成为博物馆室内陈列的自然延伸。 台湾蝴蝶展览
台湾蝴蝶展览从台湾木生昆虫博物馆引进,蝴蝶种类共计500余种2000多只,其中不乏一些珍稀品种;精心制作的17块展板,详细介绍了蝴蝶的一生、生活的环境等大量与蝴蝶有关的科普知识;用蝴蝶翅作的世界名画如:《拿破仑》、《拾麦穗》、《牧羊女》等。台湾木生昆虫博物馆建馆历史悠久,珍藏着许多世界著名昆虫标本,是中国两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昆虫博物馆之一。
五彩贝螺展
五彩贝螺展览是中国农业博物馆与社会上私人收藏爱好者合作办展的首次尝试。它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500余件贝螺标本,其中有不少是世界名贵稀有贝螺品种,如鹦鹉螺、大法螺、黄金宝螺、翁戎螺、西太平洋左旋角螺等。展览还通过展板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贝螺动物的轶闻趣事:会“飞”的贝、古老的鹦鹉螺、贝类之王、货贝、珍珠的诞生、会凿船的船蛆、会造“烟幕弹”的乌贼、大法螺的故事、贝壳收藏家。
《爱我中华·保护环境》展
“爱我中华·保护环境”展览用大量的珍贵从“大好河山、美丽家园”、“环境污染、祸国殃民”、“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碧水蓝天、任重道远”、“标本兼治、国泰民安”等五个方面阐述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该展览介绍了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世界和中国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其危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取得的成就等方面的内容。此外,还介绍了许多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
微缩中国传统农具展
微缩传统农具展览按照1:4~10的比例将传统农具制作成模型,包括犁、耙、踏犁等耕作器具,桔槔、拔车、担桶等灌溉器具,牛车、推车等田间运输器具,稻桶、吊筛、石滚等收获器具,还有生活器具共140多件。配套有反映中国农具发展史的科普版面。 展览回顾时期名称1980至1995全国农业资源与区划陈列1986至1996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陈列1988至1995第二届中国农村能源展览1990至1996中国现代农业科技展1998至2005珍稀陆生动物陈列1998至2005珍稀水生动物陈列2001.8至2001.10中国农业博物馆文物精品陈列2002.9至2005.12中国传统农具陈列2009.6至2009.10《我们的田野——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展览2011.6.26至2011.7.31建党以来农村政策回顾展
小学开展科普周活动总结
1. 农业百科方面的知识
根据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农业可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
近代农业指手工工具和畜力农具向机械化农具转变、由劳动者直接经验向近代科学技术转变、由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化生产转变的农业。
现代农业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现代生产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农业的根本特点是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受生物的生长繁育规律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产品大多具有鲜活性,不便运输和储藏,单位产品的价值较低。
2.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应具备哪些科学知识
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应具备这些科学知识:(1) 基本知识(文化、法律、世界观)。
包括数、理、化、语文、地理、法律等在内的基本知识,应达到 初中以上文化程度(9~12年),东部发达地区45岁以 下的农民应在12年以上。(2) 专业基础知识。
环境类、生物类、计划生育类等专业知识。(3) 用于就业谋生的专业知识。
如一、二、三产业的专业知识,如农业技术、工业技术、旅游接待、家庭经营等。(4) 自我组织发展的管理、法律类知识。
如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农村常用的法律法规(土地、房产、婚姻、遗产等)、农村公共管理常识、村庄规划建设、企业管理等。(5) 参与市场、与人交往的沟通知识。
如市场营 销、计算机网络使用、公共关系、外语口语、策划学常 识等。(6) 用于做大项目、产业的理财融资的知识。
如项 目申报、技术转让与研发、企业投融资、企业上市、股票交易等。
3. 农业科普小知识
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即兼顾生产、科技示范与科普教育功能的 农业经营模式。
农学是一个综合大学科,专业门类繁多,内容十 分丰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常在农业科研基地的基础上建设,利 用科研设施作景点投资不大。
例如:著名的杨凌农科城,这里曾 是我国古农业的发祥地,现在成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研 教育为一体的新型科教农园。 这里有国家级唯一的农业示范区、亚洲最大的昆虫博物馆、世界第二降雨厅一-人工降雨模拟国家 实验室、世界领先技术的克隆羊基地、世界最优羊种波尔羊场、亚洲有名的划艇赛地水上运动中心、现代农业产业化新途径的工 厂化高效农业设施和特种动物养殖场等,吸引了不少游客和一些 学校在此开展课外活动、教授农业课程等,已成为全国有名的“青 少年农业科技活动教育基地”和绿色教育园区,充分再现了昔日神 农后裔“树艺五谷,教民稼穑”的辉煌。
它在突出农业高新特色, 挖掘示范观光资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2000年至2001年7月 底,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0万人次,观光农业给当地带来了 8800 万元的新增收人。
难忘的活动已经结束了,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该好好写一份总结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那么好的活动总结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小学开展科普周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开展科普周活动总结 篇1在全国科普周期间,为了在学校提倡科普氛围,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本学期,依照雨花区少年宫的指示,再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本着让每个学生有所学,有所得的教学思想,在这个学期一开学,我就开始着手拟定本学期科技节活动方案,本次科技节的主题是"提高科学素养,倡导低碳生活",活动中有模型比赛,有发撒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趣味创新大赛——高空抛鸡蛋,还有围绕一系列环保低碳的科技作品展等。今年科技节的活动项目分为三大项目,九项分项目,数量不少,内容也有创新。按照方案,在学校所有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开展了xx小学第xx届科普活动周。下面,我将活动做简要的总结:
一、3月25日下午,"科普大篷车"驶进了我们xx小学校园,我校一到六年级共13个班的全体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有组织、有纪律的参观了科普展品,孩子们兴趣盎然,都踊跃参加各项体验,在玩的过程中,感受着科技的魅力,上了一堂生动的科普课。
二、4月6日周会上,科技辅导员对科技节活动开展了启动仪式,学生们听后,都兴致盎然,满怀期待了迎接着科技节的到来。
三、5月13日科技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赛前培训。
四、5月16日,升旗仪式上,学校举行了隆重的科技节开幕仪式。整个仪式分为三个环节,由科技辅导员黄老师主持,首先是由陈校长致开幕词,陈校长通过自身的经验以及一些科学家成功的小故事,激发了同学们爱科学、学科学、勤探索的欲望;第二个环节就是"环保使者"签名承诺活动,由班主任带领两名同学在签名板上签下了自己为环保负责人的名字;第三个环节由科技辅导员倡导全体师生,在阳光明媚的教室里养成关灯节能的好习惯,全校师生一口同声的"能做到"响彻了整个校园。
五、5月17日,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科技辅导员的组织下,我校美术、英语、科学、信息、体育、等异体课的老师们,严谨认真地对学生交来的200余件科技作品进行评比。
六、5月18日,迎来了孩子们最喜欢的"高空抛鸡蛋"比赛和模型运动会。本次活动是我校科技节中规模最大,气氛最烈的一次,校长及各班班主任全程守护,少年宫易老师也亲临现场,对我校的科技节活动进行指导。相信,在领导们的大力支持下,在我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科技活动会越办越好。
七、5月23日升旗仪式上,我校20xx年校园文化科技节闭幕了。通过本次科技节的各项活动,培养了学生科学素养,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闭幕式上,科技辅导员对本次科技节做了总结,校长对获奖学生进行了颁奖。在这次活动中,我校有160多名学生获奖,其中一(2)班以305分的高分获得了低年级一等奖,三(1)班以555分获得了中高年级组的一等奖。相信,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校园科技文化氛围会更浓,学生的科学素养会不断提高。
通过"低碳金点子"科技展、优秀科幻画展示、科技知识竞答赛、模型运动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节活动,推广模型运动会,激发广大师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次活动有声有色,学生参与度极高。最突出的是在知识竟答游戏中,学生竞争激烈,由于分数的落后而流下了眼泪,足以表明此次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模型比赛中,参加人数由最初的几十人道道了如今的300多人,其中三年级参与度达到了80%。连学前班的小朋友也参加了纸飞机、四驱车各遥控车比赛;本次活动得到了领导与老师们的一致好评。通过本次科技节活动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科技带给他们的快乐。
总之,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本次活动给我添了几分经验,也多了些许教训。这只是一个开始,今后,我将本着求真务实、锐意进去、勇于开拓的精神,在探索和实践中再接再厉,开展好每一期的科普活动周活动。
小学开展科普周活动总结 篇2为了进一步推进科技教育,发展科技教育成果,我校积极参与xx区科普宣传周活动。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紧扣“携手建设创新型城市”—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动五个xx建设”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整个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成绩显著,活动现已告一段落,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充满创新知识和创新事业的信息时代,开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是我们下一代立足于现代社会的最起码的条件,创新型人才需要用创新的方法来培养,活动是培养人的重要载体。科学的价值在于普及,科学经过普及才能得到传承、应用和发展。为了增长学生的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我校多次召开教师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座谈会,各班还利用班会、晨会进行宣传发动,使学生明白了科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增强了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为本次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为使科普宣传周的各项活动健康有效的开展,学校成立了“科普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政教主任、大队辅导员任副组长,班主任、科学教师为组员。学校少先队负责活动安排,制定计划,总结经验,配套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活动都做到了定时间、定内容、定责任人,有计划、有安排、有过程记录、有经验总结,完善过程管理和档案资料管理,总结了经验教训,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活动丰富,形式多样
1、“国旗下讲话”宣传“科普”。在“科普宣传周”期间,我们以升旗仪式作为教育学生的重要渠道,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科普宣传周”和科学文化知识。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广泛发动学生写发言材料,以每班为单位,各评出一名同学到学校参加评选,优中选优,评出一名同学进行国旗下讲话。这种活动,既扩大了教育的范围,又让广大学生加深了印象,增强了教育效果。
2、科普专题讲座,讲解“科普”。我校全体学生分低段、中段、高段三个组分别观看了科教短片,让学生在有声有色、有形有彩的世界里吸取科学知识,培植科学精神,激发创造欲望,将全体学生带入了无边无际的科学海洋。
3、主题班会,议论“科普”。我们利用每周星期一的班队会时间,进行了主题班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以“科技在我心中”、“展望未来科技”、“我的科学小常识”、“我的未来”等为主题,让充分学生参与。有些班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谈了自己的认识;有些班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辩论,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活动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收到了预期效果。
4、进行校级科技创作比赛,实践“科普”。在“科普宣传周”期间,我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科技创作比赛,通过比赛,发现了一大批科技爱好者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学校规模小、内涵不够丰厚,对科普活动只是处在探讨摸索阶段,在科普活动的某些环节上尚嫌粗糙。
2、部分师生对科普工作的意义认识不够,存在对工作的解怠或不力的现象。
3、科普活动还未能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完全认同,给学校的科普工作带来一定阻力。
五、今后工作的思路
1、加强对科普活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师生、家长、社会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努力提高科普活动的实效,争取形成广泛的共识,进而形成科普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科普工作。
2、加强对科普教育的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探索,普遍提高教师从事科普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3、加强对科普活动的常规管理,加强科普教育的校本开发,走出一条有横港学校特色的科普教育之路。
小学开展科普周活动总结 篇3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的科普宣周传活动,现已圆满结束。在教育局的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下,各项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活动情况作简要小结。
具体工作如下:
1、在升旗仪式上讲话,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一次“携手创新,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号召同学们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如科普书籍读书活动,科普知识学习竞赛活动,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活动等,通过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能力、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开展科普读物阅读活动。在科普宣传活动周内,根据年级特点每一位学生阅读了一到两本科普读物。以班为单位,任课老师加强了辅导,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增长了知识。
3、积极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标语,黑板报、橱窗,进行科普宣传,努力形成浓郁的氛围。
4、本届科普周吸引了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有300多人次参加了科普周的讲座、观看科普影片活动,有近500人次参加了科普周的科普阅读活动。
本届科普周即将闭幕了,但并不意味着科普活动的结束,我们应以本届科普活动周为契机,更加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科学素质,弘扬科学精神,努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用人才。
小学开展科普周活动总结 篇4经过几十年的积累。我校的科技活动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遵循“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开展科技创新”为宗旨,举行了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是学校开展创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载体。一年来,学校的科技活动精彩纷呈,小有成就,现小结如下:
1、开展“科技节”科技系列活动
每年3至5月学校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科普系列活动。今年又开展的主要有科普知识、科普小报、科学幻想画比赛;小小书法家展示;小小发明家等科技创新作品的评奖活动。这次活动共收到几百学生的作品,评出了“十家书画家”、“十佳书法家”、“十佳小小发明家”、“十佳金点子王”以及优秀书法家、优秀书画家等几十名。并选拔出最佳作品参加了省市举办的第二十一届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得省三等奖2名,市一、二等奖20多名,区以上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90%以上,学校被评为科技教育先进集体。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聪明才智,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一批批小科学家、小发明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取得丰硕成果。
2、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将课内外紧密结合
学校坚持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我校几十个红领巾社团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展着各种科技活动,成为学校课外科技教育的基地。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拓宽了知识面,还提高了能力。如“百草园社团”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创新、在原来的动、植物标本制作的基础上,又利用“零头碎布”、“毛线头”、“瓜子壳”、“废罐头”等制作成了一件件体现绍兴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科技创新作品。这种以“小”和“巧”为特色的系列活动,把学生引入到广阔的创新天地中去。不但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制作的作品多次在市电视台报道、在绍兴晚报、学校朝花报上发表。20xx年、20xx年带领“百草园创新团”成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了两次科技实践活动,其中《围剿“加拿大一枝黄花”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市二等奖,省三等奖,《标本的制作与欣赏》获得市一等奖,省二等奖,现在我正在开展第三个科技实践活动《爱牙护牙——我们一起行动》。
3、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举办的各类科技活动。
我校学生在科技馆举办的少儿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科普知识讲座、航模比赛等系列活动中成绩优异。市举办少儿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三年以来,我校连续二年获团体一等奖,今年越城区获奖10名中我校就占7个,航模、船模比赛获团体第二,科幻画与雕塑泥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等级都领先市属学校。
4、策划“科技的魅力”夏令营活动。
七月骄阳似火,却丝毫抵挡不住鲁小学生参加“科技的魅力”的夏令营热情。7月营员走进位于萧山的“传化大地”高科技农业园区,参观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地,走进植物克隆实验室,了解植物克隆生长的原理,去感受科技的魅力。
我校坚持“总结—提炼—开发—拓展”,开发了一批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智慧性、可操作性的活动项目。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完善适合我校特点的科技教育模式,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扎实工作,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领域中作出新的贡献!
关于“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东南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nflianfa.com/cshi/202502-17088.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东南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东南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国农业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